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一位博士生导师的“五子登科” 高校应做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角 军训开始了 米娜瓦尔:18年10万公里的家访路 潍坊学院组织专家学者学术休假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培根铸魂】

一位博士生导师的“五子登科”

——记全国优秀教师、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方慧

□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于洪良 张艳霞

9月5日,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慧收到在青岛工作的学生小高发来的微信:“方老师,祝贺您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那今年,您还能和我们一起过教师节吗?”

和学生一起过节是方慧的“保留节目”。自1991年任教起,方慧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2018年,她跻身十大“齐鲁最美教师”行列,被授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今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她常说:“如果说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续,那学生就是我思想的延续。”28年间,在学生们的口耳相传中,方慧“五子登科——饺子、房子、票子、路子和位子”的故事,成了一段段育人佳话。

“过冬至,方老师请我们吃饺子”

赵甜是方慧指导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为了读博,她辞去了公职,经济和生活双方面的压力一齐袭来,在学习和研究中表现出浮躁情绪。方慧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16年冬至那天,方慧特意请赵甜到餐馆吃饺子。两人边吃边聊,如同姐妹。“我当年读博士时,孩子小,没人照顾,比你现在遇到的困难一点儿都不少,但是咬牙坚持一下就过来了。你能过关斩将考上博士,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优秀;有啥困难跟我说,我们一起克服。”这顿饺子,赵甜吃得信心倍增。“方老师,我懂了,要像您当年读博那样,以工匠精神来做科研……”2018年6月,赵甜的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现在,她已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方慧和学生们的微信群名叫“Fang family”(方之家)。她说:“不管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在我的眼里,都是孩子。以前是邀请他们到我家里来,自己动手包饺子;现在,学生多了,就出去吃。”夏至时,方慧还请学生们吃凉面。“很多时候,饭吃完了,我们的困惑也解决了。这是精神大餐啊!”所以,每年快到冬至的时候,学生们就嚷嚷说:“方老师,啥时候请我们吃饺子啊……”

“新装修的房子,方老师让给我们住”

2013年暑假,研究生于文华、魏文菁打算留在济南搞课题研究,当时校园周边的房租远远超出了她们的支付能力。正当于文华、魏文菁一筹莫展时,方慧拿出自己装修好的新房子的钥匙,让她们住了进去,一住就是一个假期。至今,这套精装修的房子依旧是方慧的学生们假期借用的“周转房”,甚至外地同学、朋友来了也住在这里。

“她心里装的全是学生。”方慧常年住在舜耕校区教工宿舍那套小房子里,唯一的理由是节省上班时间和便于指导学生。

在校内,方慧的工作室成了学生的“小教室”,每周一次的师生见面会雷打不动。在这里,经常举办学术沙龙、探讨人生课题、分享研究成果等活动。工作室里气氛热烈活跃,每次活动都长达三四个小时,师生们常常错过了饭点而毫无察觉。除例会外,这间工作室还是学生们备战“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小天地。有时,方慧来了无处可坐,就站在一旁看着学生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她说:“这是我的幸福时光。”

“让我们去参加学术会议,方老师自掏腰包出票子”

2018年暑假,研究生胡芳芳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学校,在方慧的指导下进行“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科研工作。“无论多晚给方老师发作业,我都能很快收到回复。凌晨1点、2点收到方老师发来的‘修改意见’‘学术思考’是常有的事情。方老师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早晚。”

方慧生活节俭,却经常自掏腰包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为的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通过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生们的思路就打开了,有时还能催生出新的研究成果。”据方慧介绍,她的学生小陈在参加过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后,做出了研究成果。当接到大会邀请作学术发言时,小陈有些犹豫,因为“经济拮据”;方慧倾囊相助,再三叮嘱学生“穷家富路,注意别太省钱,别难为自己”。而帮她整理家的学生说:“方老师是位真学者。我在方老师家里看到的除了书就是论文杂志和研究报告,一点儿也没有大教授的奢华派头儿。”

方慧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当她看到所指导的学生论文在高层次期刊发表,毕业后作出成绩时,她比学生还高兴。2006年至今,她的研究生先后获得山东省“鲁光经济奖学金”和“鲁信奖”,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

“毕业求职时,方老师给我们指路子”

方慧的目标是“既要当经师,也要当人师”。她常说:“要用心关注每名学生的发展,用爱滋润每名学生的心灵。”学生们的下一步该怎么走?要做哪些准备?即使学生已经毕业离校,方慧仍想在学生的前面,并尽力为他们铺好路。

曾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的马玉秀,当时有读博的打算完全得益于方慧的规划与指导。马玉秀至今记得,她在毕业后接到了方慧的电话。“老师建议我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因为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学术的优势没有机会发挥。”复习备考期间,无论是论文的指导、推荐发表,还是导师的选择,方慧都全程参与、尽心尽力。马玉秀说:“没有方老师的帮助,我不可能‘首战’就考上南开大学读博。”如今的马玉秀学成归来,成为山财大的一名教师。

2011级研究生陈灏写毕业论文时,一些数据的选择和处理成了“拦路虎”,时值方慧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考虑到时差因素,她常常在深夜与陈灏讨论,为他提供最新资料,帮助他打开思路。在学生们心中,方慧既是名副其实的严师,又是慈母。多年来,许多学生毕业后依然不忘回校看望她,乐于聆听她的教诲与叮嘱。

“毕业后,方老师也常常给我们谋位子”

方慧执教不但“用心用情,用力用功”,而且“着眼未来,着力铺路”。每名研究生进校后,她都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并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学生就业铺路。

研究生小王入学时经济学基础差一些,但写作功底深,而且对文化感兴趣。于是,方慧和小王一块儿研究选定“文化贸易”作为研究方向。小王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加上方慧的精准指导,接连在《世界经济》上发表了2篇高水平论文。凭借这个研究优势,小王获得了到《人民日报》实习的机会,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主流媒体就职,很快作出成绩。2年后,小王想跳槽,方慧正好在北京出差,师生俩聚在一起聊到深夜。方慧的建议让小王做出了慎重的选择,小王目前事业干得风生水起。

一想起自己在各地工作的学生,方慧心里就有满满的成就感。“到很多城市出差,只要有学生在那里,我们就见个面、聊聊天,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我继续‘传道授业解惑’,真的很享

受……”

饺子、房子、票子、路子、位子,这就是方慧的“五子登科”,也是她近30年来静心教书育人、潜心立德树人的缩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悦纳生活、享受世界;严于律己、一介不取。”她作为教师代表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赢得了学生们如潮水般的掌声。这掌声,方慧当之无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