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视觉 夫妻扎根西藏十年  5000米高原哺育梦想

第8版:视觉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视觉
08

夫妻扎根西藏十年 5000米高原哺育梦想

□ 孙法磊 郑健 刘亚奇

 

一对山东济宁夫妻在西藏那曲双湖县扎根10年,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障碍。海拔5000米的双湖县号称“人类的生理极限试验场”,杜安东、曹晓花为何会选择去那里教书呢?

杜安东和曹晓花都是济宁人,两人在新疆大学读书期间相识相恋。从小就梦想成为教师的杜安东,2008年看到西藏公开招聘教师的信息后,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同妻子一起报考了那曲市教师公招。

2009年3月,20多岁的杜安东、曹晓花被录用为双湖县中心小学教师,随即两人便离开家乡,辗转4000公里,开始了高原逐梦之路。

尽管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但他们依然清晰地记得刚到高原的情形。位于西藏那曲市西北方向的双湖县2013年才正式设县,因人迹罕至被称为无人区。这里物资匮乏,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要到城外拉地下水或者雪水。这里海拔4900多米,他们遭遇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生活上的不便尚能克服,对家人的思念才是杜安东和曹晓花最难过的坎儿。当时,他俩的大儿子10岁了,一直由老人照顾。作为父母,他们几乎错过了大儿子的全部成长。如今,他俩的小儿子也一岁半了,由杜安东的妹妹照顾,两人只能在寒暑假回家时陪伴两个孩子。

令他们头疼的事情还在后面。双湖县中心小学的学生大都是附近几个乡牧民的孩子,加之全校30位教师只有4位是汉族人,学生们的汉语水平之低超乎两人的预料。8月20日是开学的日子,杜安东担任六年级(1)班的汉语教师。开学第一课,他特意选择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让学生们默读5分钟后,杜安东开始让学生单独朗读课文。他提问了17名学生,只有1名学生能够阅读全文,剩下的16名学生中有4名只认识几个词,其余12名一个字都读不出来。

杜安东这才意识到,西藏孩子的汉语底子实在太差了。为了不让学生掉队,杜安东在课堂上让大家反复阅读、书写,逐步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和阅读量。晚上9点,他还会去男生宿舍为学生补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学生们都可以流利地阅读课文了。

学生家长大都是牧民,自身的知识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重视。为了让家长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杜安东和曹晓花需要去学生家里家访,但在双湖县进行一次家访可不容易。

旦增扎西从二年级起就是杜安东的学生,他的父母都是牧民,在离双湖县城20多公里的牧区养着600多只羊。在杜安东眼里,旦增扎西虽然不善言辞,但学习一直很努力。由于旦增扎西的父母经常转换牧场,到了约定的家访日子,旦增扎西并不知道牧场搬去了哪里。家访找不到家长,让杜安东有些尴尬。最终,他开车数百公里在一座雪山下找到了旦增扎西的父母。见面后,杜安东告诉他们,旦增扎西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无论是藏语还是数学都学得很好,就是汉语底子比较差,希望家长能够重视。旦增扎西的父亲被杜老师的真诚感动了,愉快地答应配合做好家庭教育,共同把旦增扎西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双湖县中心小学教学10年,杜安东和曹晓花深知这里的孩子走出高原十分困难。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成为他们这10年一直努力的方向。

这么多年,杜安东本来也有机会调到海拔低的地方,可考虑再三,他还是放弃了调动的机会。除了爱情,让杜安东选择继续坚守的还有他的学生们。虽然这里的孩子家庭贫困,语言基础差,但和内地孩子一样,他们也有梦想。尽可能多地把双湖的学生送到内地、送出双湖,帮他们实现理想,是杜安东、曹晓花最大的愿望。

(资料来源于山东教育卫视)

曹晓花和在嘉祥老家的小儿子视频聊天

在西藏双湖县中心小学教师宿舍,一面墙上贴满了两个儿子的照片,不过都是用A4纸打印的

杜安东、曹晓花和学生们到县城外拉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

曹晓花辅导学生做功课

曹晓花给学生索朗旺姆梳头

杜安东到牧民学生家家访

曹晓花和学生们在学生宿舍里欢度六一儿童节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