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是素质教育的源头”
——招远中考招生制度改革32年回眸
1997年4月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招远市泉山学校,与时任招远市教育局局长的王茂太亲切交谈。
招远进行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至今已经32年,可以说是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奇迹。这项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一句话:把高中招生指标全部分配到各个初中。
32年来,这项改革在赢得赞誉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质疑的声音,可谓举步维艰。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项改革促进并实现了全市校际的全面公平、均衡发展;实现了初中学生零辍学;实现了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2008年9月,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招远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学生负担却最轻,城乡教育质量差异不明显。原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恩大说:“招远解决了世界性辍学难题。”主管教育工作的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说:“招远是素质教育的源头。”
32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就连普通市民也会熟稔地向外人介绍招远教育招生的两大特点:
1.不能只看学生的中考分数,关键要看分给初中学校多少指标,看学生在学校的名次。
2.招远所有学校包括高中、初中、小学,统统是划片招生,没有择校一说。因为招远的学校都一样,没有哪个好一点,哪个差一点。
从1997年开始,全国各地教育界领导慕名前来。他们认真地考察分析后,总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叹和疑问:“招远的改革经验确实是好!只可惜,搬到我们那里肯定行不通,首先就是老百姓不会接受、不会答应!招远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参与者,从1995年加入改革洪流中,历时24年。回首走过的路程,脑海中总会想起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中国有句古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我们在享受大树阴凉时,可曾有人还记得当年种树人的艰辛?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遭遇无数的曲折和坎坷。招远这项浩大的改革工程跨越32年时间,前后共有6位教育局局长掌舵。我印象最深的是刚刚调到教育局工作的3年:1995~1997年。当时的局长是王茂太,他是第三位接手这项改革的局长。改革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改革顺利进行,他选拔了一批青年干部补充到教育局,我正是其中的一员。当时,改革已经进行了近10年,各种矛盾都暴露出来。改革刚开始时,为减少阻力,招生指标不是100%分下去,而是画了最低线,大约有80%的指标被分到了各个初中。正是因为留了20%的“小尾巴”,导致改革基本流于形式,没有从根上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王茂太看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顶住内部和外部各种压力,力排众议,决定把招生指标100%分下去。并以中考改革为总抓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他率先提出音体美课程刚性化管理,坚决遏制中小学加班加点,并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各年级的课后作业量。
一时间,各种非议扑面而来,王茂太和他领导的一班人,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过去80%的指标,校际的最小分差为30多分,已经有人不满意了;现在100%的指标,校际的分差拉大到150分。这还了得,简直是捅了马蜂窝!各种批评、不满甚至责骂声不绝于耳。家长上访,人大代表议案明确反对,一时间“黑云压城”。在困难面前,王茂太没有被吓倒。他一面不厌其烦地向上级领导、人大代表还有上访群众解释,摆事实、讲道理;一面深入学校,为基层干部教师解疑释惑,加油鼓劲儿。那段时间,大家很少在办公室看见他,一度有谣言传出:他被停职了,甚至被撤职了。我至今还记得他在局机关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他说:“我们这样做,对学生有好处,对招远教育有好处,肯定是正确的。既然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现在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不怕丢‘官帽’!”
在招远中考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进最困难的时候,作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烟台市教育局的领导们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局长高远良、基教科科长徐建敏、教研室主任沈渭明、教科所所长张振国等领导多次到招远考察指导工作。他们深入学校、课堂,走到教师和学生中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他们充分肯定了招远的中考改革和素质教育成果,同时大力宣传推介招远的经验。1996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专程到招远考察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把招远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向当时主管教育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进行了汇报。1997年4月4日,李岚清专程到招远视察素质教育工作。他走进了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招远市泉山学校、北关小学,深入课堂,与师生交流,并特别对王茂太这位招远教育改革的主帅给予高度评价。同年6月,在烟台市召开了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议。
王茂太度过了危机,还成了全国教育界的名人,被誉为“教育改革家”。在空前的成功面前,他没有飘飘然,依然保持一颗质朴的平常心。他一再告诫我们,教育是一项最复杂的工程,改革的路还很长。他说:“没有一项改革是完美无缺的,必须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推向新的高度。”他依然宠辱不惊地进行着他的研究工作。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他意识超前地指出,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学生厌学问题。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根本在于改革教学。
在他的大力倡导和具体指导下,招远市的差异教育改革在泉山学校、曲城初中和蚕庄初中等学校徐徐开展。差异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主攻方向是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差异性是教育对象区别于其他工作客体的最重要特点。任何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任何一般规律在学生个体身上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正如烟台教科院的同志所说:“我们面临的21世纪的差异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将是一次历史性的教育跨越,它不同于17世纪少数教师对少数学生的区别对待和个别化教学,而是普及性教育现代化必然产生的具有新质和新特点的因材施教方式。”招远市的教学改革,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差异与统一之间,寻找到一个结合点,达到折中和平衡,从而解决了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和怎么做之间的矛盾,创造了“异步教学”模式。这项研究工作在王茂太退休的近20年里,还在持续着。
2008年,我从基础教育科科长调任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我提出了“德美立校”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德育为首,美育为辅,以美辅德,以德促智”的办学模式。由于教师转变观念需要时间,再加上外部竞争环境不利,几年下来,我校中考成绩不理想,“三率”(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中“优秀率”不高。社会上非议不少,领导也流露出不满。有人说我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甚至有人说这是误人子弟,我一时间“压力山大”。学校毕业生经过了3年的高中教育后,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夺取招远市的高考状元。事实证明,经过科学培养的初中生基础牢固、素质全面,在高中阶段发展潜力更大,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常有人问我,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你图什么?我从不做任何解释。但是我心里清楚,正是王茂太老局长带领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艰辛却不平凡的路,以及他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品格,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指路明灯,给我方向、给我力量、给我勇气,让我坚定信念。
李岚清同志与教师亲切交谈。
李岚清同志临行前为泉山学校题写校名。
李岚清同志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互动。
9月8日,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74岁高龄的王茂太(中)在招远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主任庞尔成(左)和泉山学校校长王恒波(右)陪同下,参观学校差异教学成果展室。
(本文图片由招远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