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为学生打造学习新空间 莱西:小积分“兑”出大能量 我省县域教科研工作研讨暨学校发展现场会召开 戏曲进校园 国粹共传承 汶上:教育方式变革促师德师风建设 沂水河畔书香远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沂水河畔书香远

——沂水县实验小学73年发展纪实

□ 通讯员 戚聪 张恒明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沂水县实验小学从1946年建校起历经70多年的沧桑巨变,与祖国携手共进,踏着曲折而光明的大道,稳步地发展着、提升着,为国家发展贡献着力量。

披荆斩棘 努力前行

学校创建于1946年3月,为解放战争时期该县建立的第一所学校,时称“沂水县青年文化学校”。学校先后七易其名,1983年起称沂水县实验小学。

学校成立之初,招收高、初小学生,校址位于县城东关街柴家巷子,场地狭小,设施简陋。白天,学生们在这里上课;夜晚,这里用来举办青年夜校、识字班,为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奠定文化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善办学条件,县人民政府拨小米5万千克,于东会馆(即今校址)建设新校。与此同时,学校在教学上施行苏联的“五环节教学法”,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效果显著。当年,国家百废待兴,学校就自办了粉笔厂、墨水厂,在满足自用的同时,也售给其他学校使用。据老教师许秀娟回忆:学校加工厂成为学生们学习技能、进行劳动锻炼的基地。

1962年,学校推行“五年一贯制”,教学贯彻“少而精”,实行“启发式”教学,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改革创新 锐意进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990年,县委、县政府实施校改工程,建起教学楼、综合楼各一座,校园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校于1992年荣获“山东省校舍改造先进单位”称号。

从1996年开始,学校就把“科研兴校”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提出了“明确核心——把德育改革放在首位;抓住重点——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流;把握关键——把评价改革作为关键;优化环境——重塑开放型学校文化”的教改思路。围绕这个思路,学校共确立了2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重点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3项省子课题。

在德育研究方面,学校提出了“现实生活进课堂,使教育充满生活气息;让教育活动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的策略,其成果“使用家校联系卡构建家校教育网络”,曾由沂水县教委发文在全县推广。

1997年以后,学校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并在贯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健康发展”办学理念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逐渐总结出了课堂教学的“七个体现”和“一个追求”,即课堂教学要体现“基础性、主体性、开放性、建构性、独创性、情感性和发展性”,追求“情感、主体、创新”的教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的构想。2001年2月,在全国第三届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术研讨会上,学校展示了课堂教学成果并与各地同行进行交流。2004年,学校被评为首批省教学示范学校。

在教学评价方面,学校将考试作为突破口,大胆进行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针对传统试卷缺少感情色彩的弊端,他们把情感因素注入考试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发挥的空间,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具体做法是:卷面设计情趣化,考试内容素质化,考试

试题开放化。

搏击长空 开创辉煌

2011年,学校提出了打造“精品•立体化”校园的构想。2015年,学校建设了一座双面、五层、U型综合楼。各类教学、功能室配备齐全。学校把操场建在活动中心楼顶,经过科学设计、巧妙构思,创造了“U”型迂回跑步法,满足了2000多名学生在150米跑道上跑操的需要。

学校对教导处进行改革,确立了“一处六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

2012年,学校确立了“一体两翼”办学体系,即“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学校相继开展了“临字诵典”“追梦乒乓”“大创客教育”“快乐周四”“乐器进课堂”等特色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荣誉记载历史,奖杯见证辉煌。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雏鹰大队”“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