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谈体验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仿真演练”学技能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享受审美乐趣 麦克劳德“惩罚”的启示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教育随笔】

麦克劳德“惩罚”的启示

□ 陈桂珍

浩浩,7岁,上一年级,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他的眼睛黑黑的,总是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阴郁。我不知道,这是眼睛本身的颜色还是心灵的映射。刚接班时,老师们就纷纷告诉我,说这孩子有暴力倾向,属于很顽劣、不服管的类型。于是,我对浩浩多上了一分心。我发现,这孩子走路时不抬头,特别喜欢用身体冲撞他人。课堂上,常常低着头摆弄小东西。任何一件物品,到了他手里都成了玩具。我三遍五遍地提醒他,他每次都是抬眼看看我,又自顾自地玩起来。那茫然的眼神让人万般无奈。下了课,我找他谈一谈。但是问他什么,他都不回答,两只小脏手扭来扭去,双眼只管看着脚尖。我找家长了解情况,家长说,他小时候得过病,大脑受了一点刺激,很难沟通。浩浩的爸爸,这个30多岁、高高壮壮的男人,给我诉说着,眼里竟然有泪光闪烁。最后,他说:“陈老师,我拿他也没办法,您看怎么办吧。实在不行,该打,您就打。”

这孩子的行为确实有些偏执,但智力并不差。他几乎从没有好好听过课,但成绩至少处于中上游。这说明,他在玩的时候,大脑也在接收课堂上的信息。他善于想象,喜欢动手,做事执着。怎样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呢?我反复琢磨,不断翻阅有关教育书籍,寻找开启浩浩心灵之门的“秘籍”。功夫不负有心人,《麦克劳德杀狗》的故事给了我启发。

这个故事是这样讲的:英国有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特别想知道狗的内脏到底是怎么长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将校长心爱的小狗杀了,要看个究竟。校长惩罚他的方式是,要求麦克劳德画出一幅解剖小狗的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图。麦克劳德出色地完成了“惩罚”任务。这两幅图现在收藏于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麦克劳德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我们的浩浩也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执着,为什么不能成为另一个麦克劳德呢?

“能量守恒”

我一直信奉“能量守恒定律”——一个人的能量是固定的,不在这里释放,就要在那里释放。目前,浩浩对上课不感兴趣,他的能量无处释放,就只好在课堂上摆弄小东西,课下用肢体冲撞他人。怎样寻找一个合适的出口,让他朝着有意义、有意思的方向去释放能量呢?我努力为浩浩寻找一个合适的“用武之地”。

对班级管理,我采用了“责任制”“包干到人”,让人人都有事儿做。分配到浩浩时,我脑海中灵光一闪——让他做图书管理员吧!走廊里的开放式书架,一下课就被孩子们翻得乱糟糟的。让浩浩消耗一些能量,没准儿,那多彩的图书还会吸引他的眼球,让他慢慢喜欢上阅读呢!

在班里大张旗鼓地强调了图书管理的重要性后,我把浩浩领到书架前,教给他整理图书的方法。浩浩很兴奋,表现出一副很受重用的样子。一下课,他就站到书架旁,指挥孩子们拿图书阅读。上课铃一响,大家放下图书进班,他就一本一本认真把书归理整齐,最后一个走进教室,脸上很难得地带着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种心满意足、甚至有些自得的笑容。这个几乎从来没有受过表扬的孩子,现在享有了可以晚一点儿进教室的“特权”,还会被老师高看一眼,怎么能不骄傲呢!

浩浩对图书管理很上心,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早上来到教室,他必定放下书包就去整理图书。一下课,马上站到书架前。最初是把图书码好就行了,后来是反反复复不停地摆出各种花样来。一会儿竖排,一会儿横排,一会儿又都摞起来。我不得不三番五次地去喊他,他才慢慢腾腾、极不情愿地回到教室里来。无论如何,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虽然有些极端了。我一边悄悄提醒他,为他纠正,一边在班里热情地表扬他。浩浩变得喜欢追着我,和我说话,对着我开心地笑了。

浩浩不再打人了,能够稳稳当当地走路了。浩浩整理图书依然很认真。我们班级门口书架上的图书越来越多了。等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时,校长也来找我了。可爱的浩浩,总嫌自己班的图书少,把其他班级书架的图书“自觉”挪动到我们书架上来了,以致人家的书架空了,我们的书架满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次,我看着他整理图书。他愤愤不平地跑到别的班级书架那里,又气咻咻地跑回来,向我报告:“老师,你不让我抱他们的图书,可是他们抱了我们的!咱们班第五层有两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现在都跑他们那边去了!”他能记得这样清楚,真让我暗暗吃惊。我坚信,一个如此热爱图书的孩子,一定会爱上阅读。

“执迷”阅读

一次课间,他跑过来,用胖乎乎的小黑手拉住我的手,把我扯到书架前,问:“陈老师,这样好不?”

我摸摸他圆圆的脑壳,说:“好,很好。浩浩真能干!”然后,我翻开一本书,问他:“读过吗?”浩浩憨憨地摇摇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没有。”

我做出很吃惊的样子,说:“啊,这么好看的书,浩浩竟然没读过,多可惜呀!”

“很好看吗?”浩浩问。然后把书抢过去,“哗啦哗啦”地翻动。

“当然好看!赶快拿着去看看吧!”我趁机鼓动他。

也许每天整理图书,看小伙伴们天天坐在走廊明亮的灯光下看书受到了感染,只差我点这“一把火”了吧。浩浩听了,抱着书边看边进了教室。然后,一个课间,他都没有抬头,整个人沉浸到书中去了。我暗暗欣喜。

浩浩果然爱上阅读了,简直可以用“酷爱”来形容!无论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看到浩浩埋首在一本书里,无暇顾及其他。麻烦事儿也来了,浩浩的“执迷”又一次出现了。他在课堂上只做一件事——阅读他自己感兴趣的书,依然不听课。即使热烈的掌声也无法把他从阅读的世界里拉回来。

我尝试做他的工作:“浩浩,书中确实有很多很美好的故事,但是老师教的知识有些是你的书里没有的,也应该听一听啊!”

我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哪怕磨破嘴皮,但在他一离开书就变得茫然的眼睛面前毫无用处。我发现,只有在俯首阅读的时候,浩浩的眼中才会焕发出神采。

怎样让孩子既喜欢阅读,又爱上课堂?我很小心地寻找另外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爱上课堂

学习《看雪》——一篇距离孩子们生活较远、理解起来较有难度的文章,要先介绍一下台湾吧!我打开精心准备的课件,告诉孩子们:“今天,咱们放松一下,一起到台湾玩一玩吧!”

孩子们很兴奋。这时,我发现浩浩好奇地抬起头来了。我赶紧盯住他:“浩浩,快看看,你的书中有这么美丽的台湾吗?日月潭,一半儿像太阳,圆圆的;一半儿像月亮,弯弯的。你见过吗?”

浩浩果然被吸引住了,他老老实实地嗫嚅道:“没有。”

我说:“那就快快把你的书放到桌洞里,跟着大家一起去台湾玩玩吧!”

孩子们高兴地鼓掌,浩浩也兴奋起来了。

一张一张图片翻过去,引起孩子们一阵一阵的欢呼,他们很自然地进入了生词的学习,然后开始朗读课文。我抓住他的注意力,一刻也不放松,采用各种方式鼓励他。浩浩一直很带劲儿,声音很大,很投入。

也许觉得自己表现好,一下课,浩浩就跑到我身边来,肉乎乎的小手又钻到我手心里来。他仰着胖胖的小脸,乐呵呵地傻看我。我问:“浩浩,老师教的东西,你的书里有吗?”

“没有。”他说。

“你喜欢听老师讲课,和大家一起学习吗?”

“喜欢!”浩浩拼命地点头。

后来,浩浩慢慢爱上语文课了。字也写得规整了,错别字大大减少。这件事也让我反思:当孩子们不愿意听课的时候,是不是我们本身出了问题?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紧紧抓住孩子的心,吸引住孩子的眼球?

但是,对一个既严重缺乏自律又往往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单靠三五次甚至十几次的努力,是很难彻底把他的注意力凝聚到学习上来的。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他听课的兴趣减弱了,又开始做小动作。每次上课时,两只小手从来没有停下过,总是在摆弄各种小东西。最初采取了不断提醒、严肃制止的做法,但每次都是刚一转身,这孩子就又摆弄起来。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的玩耍是有目的性的,有时用彩色铅笔描描画画,有时用铅笔和橡皮搭建什么,有时用纸折叠枪炮等。他沉迷于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有时连我在他身边站了半天都察觉不到。这种痴迷与专注让我暗暗惊叹。

第二天上课前,我先交代给了浩浩一项重要的任务:边听课边画画,画出和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相关的一幅画或者多幅画。

原来还有这样的好事!浩浩很兴奋,满口答应。整整一节课,他手中的画笔时不时地在动,小眼睛也“滴溜溜”地追随着我,几乎没有一刻走神。

奇迹在不断地出现。学校图书室藏书上万册,学校图书管理员每两周给孩子们配发一次书籍。下午习字课前,我发下新图书。两节课后,我照例坐在教室里面批作业、纠错。浩浩兴奋地抱着书跑过来,向我报告说:“老师,这本书我读完了!是《西顿动物故事集》。”我接过来翻了翻,发现这本书有200多页,没有拼音。他用两个课间读完,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上课时偷偷读了,大概也是走马观花吧!我有些不太相信,试探着问他:“浩浩,你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浩浩有些害羞,还是答应了。他歪歪斜斜地站到台前,两手扭着衣角。我用目光鼓励他,他开始讲述了,声音越来越大。半节课过去了,他讲的情节没有一点儿走样,甚至有些细节还用了书上的原话!这让我暗暗称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浩浩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动手促进了他动脑,动脑使他思维更灵活,更加会学习、爱学习。

浩浩的成长,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每个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都是天才,只要我们找准了打开他心门的钥匙。同时,我也很遗憾,如果每一位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能够多一分耐心,多一分恒心,且懂得科学的育儿方法,是不是就会少一些“问题孩子”,多一分幸福祥和?

《陪伴你一程 温暖你一生》(11)

作者介绍:

陈桂珍,中学高级教师,市特级教师,山东省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山东省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山东省吟诵普查省直采录组成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新锐作文》特约撰稿人,如意盘扣非遗传承人;曾连续多年担任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指导教师;长期工作在小学语文和传统文化教学第一线,专注教育教学研究,有40多篇散文、诗歌、通讯报道、教育教学论文在《读者》《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报刊发表;编著有《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唐诗》《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宋词》等书籍。 热心公益,在书吧做《走近诗仙李白》等讲座近10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