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 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一仗”推进
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评价改革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喻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要求再难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滨州市聚焦办学质量标准不清、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长职级制改革困难等发展“瓶颈”,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新路子,“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构建教育评价‘滨州模式’”成功获批省教育厅“教育局长突破项目”。目前,“三级三路径六化六系统”的教育评价思路初步成型,“全市总评、县级查评、学校自评”的评价模式得到全面推广。
定调子,完善评价机制
“达标不是终点,改革必将继续。”在2016年全面通过国家均衡县验收后,滨州教育立足全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政策潮流,开创性地提出了“积极探索本土化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目标,锁定了搭建教育评价“滨州模式”的新路子,明确了构建市、县、校三级教育评价体系和践行评价对象全面化、评价组织规范化、评价标准科学化、评价队伍专业化、评价运行信息化、结果运用综合化的“六化”教育评价改革路径。滨州成立了全省首家拥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市级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明确了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职责,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填补了滨州教育发展史上的空白。
为明确教育评价的“总调门”,全市专题举办了教育评价“滨州模式”论证培训暨教育评价专家顾问团年会,邀请省教育督导学会专家参与论证。与此同时,省教育厅综改处、省招生考试院等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也充分肯定了教育评价“滨州模式”的正确性、可行性。该市充分借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清华附中、苏州市、成都市等智库资源,在提升教育评价专业能力、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建设等方面助力探索,研究出台了《教育评价“滨州模式”项目工作量化考核方案》,从“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等方面分别赋分;各县(市、区)适时提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果材料,对项目推进进行过程性管理,每年年底根据全年项目工作情况排名并评选出“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并对在学校自评体系建设方面有突破的学校予以表彰。“市里开展的高中质量评价和校长职级考核客观公正,让我们基层学校的工作更有方向和干劲了。”谈起评价的作用,无棣县第三高级中学校长王金龙感慨道。
察实情,打通层级障碍
如何打通市、县、校三级教育评价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教育评价成为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风向标”呢?
该市坚持市级层面引领,先后研制了从小学贯穿中职的系列评价标准。2019年,5次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制启动培训。现在,中职教育质量评价8个系列标准研制工作基本完成。全市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义务教育学生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监测及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覆盖25所小学、24所初中的近9万名学生,开展了2018~2019学年度全市普通高中、市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评价暨学校教育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在吸纳第三方专家构成、现场评价程序、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完善和调整,有效发挥了评价的“诊断矫正”功能。
在县级层面探索上,滨城区扎实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段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视导、监测工作,为掌握义务教育学段的真实现状汇总了大量基础数据。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管、督、研、训、评”协同工作机制优势,抽测了各学校部分样本的科学实验水平、语文朗读、英语口语交际、艺术素养、体育技能等,并将其纳入学校考核体系,为实施质量发展全程监测和发展性评价奠定了基础。阳信县先后两次围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代表4个层面,开展学校及校长满意度测评,并对享受职级的校长进行了评定。此举在各界引发巨大反响。
该市推动学校自评进展,选派骨干力量外出学习,借力清华附中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在全市所有初中学校和部分小学推广应用,并根据各校实际对系统进行了校本化改造,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融合。
“传导压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是初衷;进一步增强说服力、公信力是关键;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精准诊断、靶向施策、协同推进,才是让教育评价‘滨州模式’落地见效的实招!”滨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春国介绍。
明出路,拓宽渠道载体
3年破冰之旅,3年奋进之笔。滨州在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征程上迎难奋进,蹚出了一条极具可行性的新路子。
“区域教育科学发展新观念”初步树立。该市通过制定《教育评价改革“滨州模式”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措施、达成路径和进度安排,突出“顶层设计”。在成立教育评价制度创新工作专班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通过不断明确中央要求、国家方向,倾听基层声音,积极调整项目方案,有效培育起遵循教育规律管教育、办教育、评教育的良好风尚。
“区域教育管理评价新机制”日益完善。依托省教育督导学会和市教育局合作共建的“现代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实验区”平台,滨州市绘制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项目“精准蓝图”,初步形成了区域教育质量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机制、校长教师任职考核与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学校课程教学与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教育评价结果应用与导向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与运行体系。
“区域教育高品质发展新常态”日渐形成。通过构建和实施现代教育评价机制,政校社家“四位一体”德育体系逐渐成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课程教学体系扎实构建,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教育家型校长和学者型教师崭露头角,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区域教育干部教师新风貌”成为常态。滨州市通过实施学校干部教师任职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建立教育系统作风建设新机制,引导提升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在庆祝2019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对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