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烟台  以新型产教联盟助推产教深度融合 滨州 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一仗”推进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宪法知识进课堂 邓云锋到滨州宣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烟台大学全力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高教再出发】

走出“象牙塔”融入“主战场”,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不再“两张皮”

烟台大学全力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

□ 本报记者 华章 通讯员 陈颖

今年暑假,烟台大学药学院教授田京伟、刘万卉都没闲着。这天,他们指导学生做完暑期实验,驱车5分钟来到绿叶制药集团研发中心,换上浅绿色工作服,走进实验室,听取研究人员的数据分析。他们既是大学教师,又是企业研发人员。像田京伟、刘万卉等教授一样,烟台大学的很多教授每天都在“两栖”生活中忙碌着。据悉,这是该校教师工作的新常态。

近年来,烟台大学积极实施“产教融合”战略,与烟台绿叶制药集团共建药学院,以校企合作开创高端领军人才引进新模式;与台海集团共建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助力烟台市核电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开发区科教园区,强化学科与地方发展需求的契合度,让教师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练本领、出成果。与此同时,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中也赢得支持和发展。“烟台大学作为烟台市的一张名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许多亮点。” 烟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少宁总结说。

改革添动力:校企共建的年轻学院成领跑学院

作为一所“80后”大学,烟台大学始终瞄准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搞“同质化”,不追求学科专业的“大而全”。“烟台大学药学院是我校建院时间比较短的学院,却是发展最快的学院。”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张伟介绍说,“这得益于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全方位对接。”

早在2002年4月,烟台大学与绿叶制药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双方各出资50%,联合创办烟台大学药学院。烟台大学提供学院规划用地和教学基础设施;绿叶制药集团提供科研设施仪器,并对药学院的办学及科研给予必要支持。双方人员组成“联合办学管理委员会”,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学院长远发展规划,探索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使药学院发展驶入快车道。建院不到10年的时间里,药学专业就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药学”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烟台大学以药学学科为主申报并获批“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8年,药学学科获“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绿叶集团成为烟台科技创新的明星企业,离不开烟台大学人才和科研的鼎力支持。”绿叶集团陈技术员对记者说。

创新显特色: “引校进企”+“引企入教”

中国第一个创新药物在美国获批NDA,美国市场终于有可能找到中国创新药的身影了!2015年9月,由烟台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主任孙考祥教授主持的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微球制剂产品注射用利培酮,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确认不需再进行临床试验,可在美提交新药申请(NDA)。

烟台大学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烟台大学药学院近半数教师在绿叶制药集团等企业研发中心兼职,负责或参与企业牵头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公司新药产品研发;绿叶制药集团资深专家被烟台大学选聘为专业导师,负责为学生讲授实践课程。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将企业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绿叶制药集团为在校生提供了研发、生产等实习岗位。在这里,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学到了操作技能,还增加了对企业的认知。在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今天,烟台大学药学院的毕业生却十分走俏。2019届毕业生曲悦大一时就进入于龙川教授的实验室,今年以笔试第一、总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为学生讲授国际金融课程的绿叶制药集团副总裁姜华,凭借精彩的实战案例获药学院学生评教第一名。

校企共建的办学体制将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纳入统一平台,实现了产教的真正融合。烟台大学药学院主要进行基础研究工作,同时开展上市产品的再评价;绿叶制药集团则负责制剂的开发、中试以及工业化生产研究。

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除孙考祥教授主持的项目,田京伟教授主持的一类抗抑郁新药盐酸安舒法辛缓释片也在FDA完成关键临床研究。校企双方共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服务谋发展:走出“象牙塔”,融入经济“主战场”

一所地方大学对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烟台大学新时代“赶考”路上沉甸甸的答卷。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撬动烟台大学整体发展的支点和突破口。

学校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了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学校通过与绿叶制药集团共建药学院,以校企合作开创高端领军人才引进新模式,共同匹配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团队建设经费;与台海集团共建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助力烟台市核电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国核技术自主创新集成基地建设;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开发区科教园区,围绕开发区高端化工、生物科技等产业,布局学科群,强化学科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的契合度。

在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评审中,烟台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药学专业群获批立项,分别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中的高端装备、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产业,立项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在服务地方的历程中,烟台大学通过企业看到市场,看到应用,看到前沿;企业则通过高校获得人才和科技支撑。合作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了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说。如今,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学校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得以彰显。

烟台大学碳四分离团队教师荣获中国专利金奖的专利技术应用于37家石化企业,市场占有率90%以上,相关企业年新增产值约50亿元。烟台大学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腿热压模具科研团队,承担了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平台“M2 模具项目”的研制工作。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应用于近30座海洋石油平台。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烟台大学走出“象牙塔”,为政府谋可用之策,为企业送急用之技,为社会发展育可用之才,成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