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为高质量发展装上“智力引擎” 山东首个校园5G基站落户日照 青州市多措并举实施实验教学提升工程 图片新闻 阳信全县中小学都有学生惩戒“标尺” 放大“1+N”效应 公 示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山财大“三项创新”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为高质量发展装上“智力引擎”

□ 通讯员 于洪良 记者 孙荣光

日前,山东财经大学出台服务山东重大战略行动计划,整合资源,围绕山东“八大发展战略布局”,突出财经特色,着力提升智库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政产学研合作水平,主动担当作为,履行大学使命,使学校成为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以一流学科建设和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发展为目标,形成“1个坚持、2个服务、3个创新”的科研工作理念:“1个坚持”即坚持科研强校战略;“2个服务”即科研服务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3个创新”即做好科研制度创新、科研管理创新、科研服务创新。学校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为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坚持科研制度创新,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2016年,学校制定了《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及量化管理办法(试行)》《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山东财经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试行)》等3个科研基础性文件。文件吸收借鉴了国内其他财经类高校的成功经验做法,是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出台的。从运行4年产生的效果来看,制度得到全校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可,调动和激发了他们的科研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及时发现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通过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对文件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文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根据国家及山东省文件精神,制定《山东财经大学间接经费管理办法》《山东财经大学横向课题管理办法》,修订《山东财经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及时落实科研政策精神,支持科研人员创新。

制度创新带来科研实效。最近两年,学校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顶尖期刊和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校的科研实力和社会认可度持续升高。

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提升科研管理绩效

山东财经大学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首先,优化校内科研管理工作流程,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全方位梳理科研管理工作流程,简化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登记、应用和使用环节,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转变校内科研组织模式,由原来学院被动参与学校科研组织工作转变为主动开展组织科研管理活动,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开展国家级课题申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研究、校内非实体科研平台规划建设等工作,保证了科研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在做好科研管理职能的基础上突出服务职能,搭建平台和桥梁,引导校内智力资源由原来“被动等待”变为“主动服务”,鼓励教师围绕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开展服务。

精准的科研组织取得扎实效果。今年,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方面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8项。

转变科研服务理念,主动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出台的《山东财经大学服务山东重大战略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找准学校发展进程中与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契合点,整合学校资源,突出财经特色,着力提升智库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政产学研合作水平,主动担当服务社会的使命。主动与济南市政府、临沂市政府、菏泽市政府对接,为当地政府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与建议。与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统计局、中国建设银行山东分行等政府、行业、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完善合作共建与融合发展机制。

学校积极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已形成“1+N”智库体系。其中,“1”是指山东省新型重点智库——山东财经战略研究院,“N”是指校属实体、非实体科研机构。学校围绕国家与山东发展战略成立了“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新兴经济体研究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国有资本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目前,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从事社会服务的人才队伍。其中,有16名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