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ISA2018测试看实现高效低负的紧迫性
日前,经合组织(OECD)公布了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这项活动由7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60万名学生参与,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4个省份的361所学校、12058名学生参与了测试,并获得阅读、数学、科学3项关键能力素养平均分第一名的佳绩。这表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基础教育领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持续改革逐渐发力。
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这4个地方参与的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上的学习效率分别为119.8分/小时、118.0分/小时、107.7分/小时,均列第40位之后。另外,学生归属感指数为-0.19,居第51位;满意度平均分为6.64分,居第61位。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的成绩还是依赖于高消耗,更多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更多的教师勉强为之。这尽管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依然值得我们反思。
上述参评的4个省份是我国基础教育发达区域,而在更多的不发达区域,尤其是在师资紧缺的广大乡村学校,学生常态化的学习情况可想而知。高消耗下的高分数让我们的骄傲打了折扣,这样的状况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那么,如何实现高效低负呢?对此,国内多有探索,有识之士也有成功经验,但“老大难”还是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把优秀人才引进教育系统,让更多的人愿意当教师,让更多的人一辈子甘心从教,是实现高效低负的决定因素。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未来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即取决于千千万万个小学教师的素养和能力。他的言谈中流露出一个有远见卓识企业家的深层忧虑。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幅增加教育投入,大幅提高教师待遇,大幅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幅改善教师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大幅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认同感,是提高师资整体水平的重要前提。
强教必先强师。就具体教学而言,只有能够平视和俯视教学的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尊重教育规律,在工作中提高教育艺术。试想: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平视或俯视教学的人又有多少呢?当然,一位教师对教育的仰视、平视、俯视不是绝对的。不十分优秀的人做了教师也不一定一辈子仰视教育,或许始终以匍匐之态度日。但是,个体改变不了群体现状。时下,每天能信心满满地走向讲台的教师有多少呢?
学生的诸多表现均是教育的末端。要想末端理想化,必须有理想化的源头。末端的问题仅从末端下手,难有根本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