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拖把读书的男孩
“老师老师,侯鑫鑫又动我的东西了,还推我!”书辰又咧咧着来告状了。我办公室的同事抬头看他一眼,摇摇头,无奈地一笑。
书辰特别像那种叫树懒的小动物,一双圆圆的、不大的眼睛,乌溜溜的,总是好奇地望着你。这孩子行动上可比树懒迅速多了,而且格外好动。前一刻,他还匍匐在桌子上;转眼的工夫,就出溜到了桌子下边,像没骨头的软体小动物,在地上瘫作一堆,拉都拉不动。一下课,他就更欢实了,手不住,脚不停。看吧,他一会儿跑到教室前边,揪揪这个;一会儿又跑到教室后边,戳戳那个。不是他打哭别人,就是他被别人打哭。他还特别爱管闲事,别人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到他眼里就成了天大的事情。一天到晚,小嘴儿吧吧地不停叨叨,动不动就哭哭啼啼。他的“忘性”总是比记性大,我每次苦口婆心地刚刚劝导完,他擦擦泪,转过身去,又追着别人管闲事儿去了。
他那么爱操心,我得给他找点事儿做。可是他又那么没常性,能做什么呢?在实行班级管理“责任到人”、给孩子们大方地“封官许愿”时,我看到了另一个跃跃欲试的孩子——侯鑫鑫,不由得产生了一个念头——以“动”制“动”,彼此制约。
侯鑫鑫是班里最爱打架的男孩子。他长得虎头虎脑,壮实得像一头小牛犊,浑身的力气无处使。一下课,他脚下就像踩了风火轮,跑得飞快。一会儿,不是把人撞倒,就是把人打哭,被大家推搡着送到我面前来。侯鑫鑫有个优点,特别爱劳动,尤其被别人一夸奖,他干得更带劲儿。他还特别喜欢玩水,但凡有洗抹布、涮拖把的活儿,他跑得比谁都快。于是,我又开始了“能量转换”——给他个专用拖把,让他负责拖地。侯鑫鑫拖地真是一把好手,一点儿也不像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不仅拖把涮得干净,地更是拖得一尘不染。每次拖完地,他都会受到我大大的表扬,有时还会有两块糖、一个点心等小小的物质奖励。侯鑫鑫干得特别卖力,把疯跑、打架的力气全都用到拖地上来了,我们班的卫生也因此越来越好。也许单纯的人都是“一根筋”,就像陈景润沉迷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侯鑫鑫也越来越专注于拖地的快乐。学校要求只有早晨到校拖一遍地,侯鑫鑫自动发展到中午一到校就去卫生间涮拖把。把湿漉漉的拖把一路哩哩啦啦扛到教室,滴下的水被孩子们一踩,地面反倒更脏了。我多次好言相劝,中午不要拖地,不要涮拖把。大概因为在拖地中找到了存在感,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侯鑫鑫就是不听,总是趁我不注意,扛起拖把就走。孩子的劳动积极性不能打击,怎么办?灵感再次眷顾了我这个苦恼的班主任——让爱管闲事的书辰当拖把管理员!任命一宣布,书辰惊讶地睁大了像树懒一样明亮的小眼睛,然后咧开豁着牙的嘴笑起来,脸上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我叮嘱他:“你可一定要看住侯鑫鑫,只许他早上拿拖把拖地,千万别让他中午把拖把扛走了。如果他硬要拿,你就告诉我。”
书辰很郑重地点头答应。当天中午,我一来到教室,就看到书辰正倚在教室后墙角,双手把拖把紧紧抱在怀里,尽职尽责地看管着呢。看我过去,他喜滋滋地向我表功:“老师、老师,侯鑫鑫来拿拖把,被我赶走啦!”然后得意地瞥一眼正无奈地在一旁转悠的侯鑫鑫。侯鑫鑫挠挠头,不好意思地一笑,又有些不甘心的样子,问:“老师,那我中午做什么?”“做什么?看书啊!”我跑到走廊的书架上,给两个孩子每人拿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塞到他俩手里,说:“你们俩比赛看书,看谁先读完一本,读完有奖品!”
“什么奖品?”两个孩子一听有奖品,可来劲儿了,一齐仰着小脸问我。
“奖品是什么,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我故作神秘地说。
两个孩子很兴奋。侯鑫鑫抱着书回到座位上去了;书辰则双手捧着书,依然没忘了把拖把揽在怀里。
“边看书边看着拖把。你真是个好孩子,奖励你个‘笑脸’。”我把“笑脸”帖贴在书辰的额头上。他的额头顶着“笑脸”,手中捧着书,怀里抱着拖把。书辰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课间,再也没有打闹过。
他那么忠于职守,让我很惊奇,也很感动。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们的天真和单纯。如同用蜂蜜划线引导蚂蚁的爬行路径,只要找准他的兴趣点,契合他的内心需求,你画一条曲线,他会跟着走弯路;画一条直线,他也会顺着一条道走到头。可见,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引导是多么重要!在他们充满童真的心灵中,对教师,对来自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是那么信奉。有时,我们不经意的言行,也许就成为他们奉行的做人做事的准则。所以,每次当我面对孩子们纯洁无邪的眼睛,面对孩子们由衷的信赖和爱戴的时候,总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谨慎,谨慎,再谨慎。每当这个时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在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教师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变化在一点点发生。书辰居然就这样慢慢爱上了阅读,课堂上也坐得住了。有时候,他还是会在上课时出溜到地上去,但是往往手里抱着一本书,极其安静地沉迷在书的世界里。一次放学,他妈妈来接他,一见我就说:“陈老师,您用了啥妙招儿啊,让俺家书辰竟然喜欢上读书了!”我把“封”他做“拖把管理员”、他边看管拖把边读书的事情告诉她。书辰妈妈笑道:“哎,这孩子,就是特别爱管闲事儿,小嘴儿一天到晚不停地叽叽喳喳,都快烦死我了!您这个办法好,今晚回家,我就给他找事做!”
那天,我和书辰妈妈聊天,我了解到一个重要的信息。书辰打小就非常喜欢听妈妈讲故事。3年前,书辰妈妈生了二胎——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孩。从此,她把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到了女儿身上,对书辰的关照越来越少。也就是从那时起,书辰变得越来越不乖,动不动就哭闹,甚至躺在地上打滚儿、撒泼。其实,有时候,小孩子调皮捣乱,故意搞破坏,是吸引大人注意力的一种手段。过去,书辰是一家人生活的中心,妈妈更是时刻围着书辰转。妹妹的出生,让书辰再也没有了众星捧月的感觉,内心不免失落。一方面,他特别在意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妒忌妹妹夺走了他应得的那份呵护。因此,变得越来越敏感、自私,养成了稍有不顺心就耍赖、哭闹的坏习惯。入学后,他不自觉地把对付妈妈的手段带到了学校生活中。为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他频繁地打小报告,不遵守纪律,上课出溜到桌子底下去。这种种异于常人的行为,其实都折射出他内心的需求——渴望被重视,渴望成为老师眼中最重要的一员。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活在他人的目光中,渴望被尊重,渴望被认可,渴望被接纳,孩子也不例外。一个长期得不到他人重视、关爱的孩子,内心深处会缺乏安全感,惧怕被疏远,害怕被冷落,恐惧被嘲讽。外显到行动上,则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可能越来越内敛、沉默、不自信,甚至孤僻、阴郁;二是可能会非常调皮、不守规矩,甚至顽劣成性,成为大家眼中的“讨人嫌”。书辰属于后者。被老师“委以重任”,当全班唯一的拖把管理员,且还负责看管、“控制”最调皮的侯鑫鑫,则满足了他渴求被关注、被认可的需求。一直以来,被家长当作“麻烦”、被同学们嫌弃的孩子在班级中找到了存在感。这成为促使他转变的一个触发点。
最初阅读,书辰只是翻看书上的图画,通过图画“读”故事。这孩子原本是爱听故事的。一次,他边翻看图书边指着图画告诉我,这个故事妈妈给他讲过。我趁机引导他:“读读看,妈妈讲的和书上写的一样吗?”是啊,一样吗?好奇心驱使书辰继续读了下去。好的书籍是个神秘的宝库。当孩子真正走进去,感受到故事的乐趣时,便会沉迷其中,欲罢不能。在我不断地肯定、夸奖、鼓励下,他一天一天变得安静、乖巧。虽然不免还是会管闲事,偶尔还是会哭,但是,当他倚靠在教室的角落里,怀抱着拖把沉浸在书中时,那小小的身影是如此美好。我每每看到,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动和骄傲。书辰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了书的海洋,成为一条开心遨游书海的小鱼儿。
书辰和侯鑫鑫的转变,让我非常欣慰。成长,需要契机,需要引导,需要土壤。我愿意做一名耕者、一名农夫,用耐心、爱心和智慧滋养每一寸土地,让班级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沃土、乐园。
《陪伴你一程 温暖你一生》(12)
作者介绍:
陈桂珍,中学高级教师,市特级教师,山东省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山东省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山东省吟诵普查省直采录组成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新锐作文》特约撰稿人,如意盘扣非遗传承人;曾连续多年担任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指导教师;长期工作在小学语文和传统文化教学第一线,专注教育教学研究,有40多篇散文、诗歌、通讯报道、教育教学论文在《读者》《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报刊发表;编著有《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唐诗》《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宋词》等书籍。 热心公益,在书吧做《走近诗仙李白》等讲座近1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