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的小糯米球
教育随笔
“小糯米球”——看到他的第一眼,这个可爱的名字就蹦到了我的脑海里。这是个圆滚滚、白白胖胖的小男孩,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雨后的晴空,清澈、透明,不含一点儿杂质;鼓鼓的两腮,粉嫩粉嫩的,像春天的花苞。
感统失调症
这个小糯米球实在让人不省心。打上课铃了,他还一会儿跑到讲台前,一会儿跑到后门口,嘴里发出尖利刺耳的喊声。已经开始上课了,他旁若无人地跑到前边来,指着多媒体的屏幕问:“老师,这是什么?”
我摸摸他的头,哄他:“你坐回到座位上去,老师就告诉你。”
他好像没听见一样,依然仰着头,用更大的声音问:“老师,这是什么?!”
我说:“这是多媒体的屏幕。老师演示给你看看,很好玩的。但是,你要安安静静地坐回到座位上去,老师才能给你讲。现在坐回去,好吗?”
他眨了眨眼睛,突然扑进我怀里,软乎乎的两只手臂紧紧抱住我的腰,扬起头,嘟着花瓣似的小嘴,撒娇道:“不嘛!不嘛!”
我知道,这又是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他不懂得规则,不关注他人,只顺从自己内心的欲望。
后来再上课,我就在课间提前安抚他,许下种种诺言。每次,他都是当时答应得很好,但不到三分钟,他就开始砰砰地敲桌子,要么就干脆爬到桌子上,耷拉着两条腿,在桌上晃晃悠悠;要么就在教室后边乱窜。如果我训斥他两句,他就软塌塌地趴在桌子上,“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根本不理我的茬儿。我一转身,他立刻又活跃起来,不是揪揪前边同学的小辫儿,就是跑到后边书橱跟前胡乱翻看图书,经常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叫。
不得已,我只好请来了小糯米球的家长。然后,他妈妈告诉了我一个新名词:感统失调症。这种病症的主要表现是:多动不安,调皮任性,兴奋好动,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害怕陌生环境、过分依赖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脾气暴躁等。
孩子妈妈坦率地告诉了我医生的诊断结果,但她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多大问题,反而觉得自家儿子很聪明。他妈妈的这种态度和认识利弊各半。好处是,妈妈的乐观自信,会让孩子同样开朗豁达;坏处是,不承认现实,便很容易忽略孩子存在的问题,贻误对孩子的正确引导。直觉告诉我,孩子的任性、随意、自我,更多的不是来自“感统失调症”,而是来自缺乏管束的家教。
一句话的学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决心找出孩子的兴趣所在,给他过于旺盛的精力一个尽情挥洒的地方。
课前三分钟,我来到教室,准备上课。孩子们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好了,只有小糯米球还在走廊里“呼啸”。我站在教室门口招呼他,他置若罔闻。我走过去,准备拉他进教室。不等我靠近,他“嗖”一下子就窜到教室里去了。进了教室,他也不老实。教室后墙孩子们的储物架上摆放着一排排图书,他挨个用手划过去,口中还念念有词。
不把他安抚好,这课就没法儿上啊!我只好走过去,抽出一本绘本递给他,说:“咱们要上课了。这节课,你就看这本书,看完了,讲给大家听听。”
小糯米球的眼睛顿时一亮,惊讶地问:“我当老师?!”
原来,这小家伙还这么好为人师啊!我连忙答应他:“对、对、对,你当老师。快好好看吧!”
可惜,这孩子的持久性、自控力实在太差了,绘本刚刚翻看了两页,他就扔掉了书,拍着桌子大喊起来。我帮他把书拾起来,安抚他几句,又示意他拿出图画本和铅笔,告诉他:“看懂了,可以画一画的。绘本上的图画都是画出来的,你也行!”
他很高兴,开始哗啦哗啦地翻书。我边讲课边观察他的动静。他把绘本从头翻到尾,又打开,重新再翻,然后在趴桌子上划拉起来。一直到我让学生们开始练习生字,小糯米球安静了足足有10分钟。这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有这10分钟,就足够了!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要想让小糯米球真正专注地做一件事,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我又找来了小糯米球的妈妈,坦诚地告诉她:“通过和您的交流以及对孩子的观察,我发现,孩子可能在家里比较调皮,从小到大,你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你不要怎样怎样’,很少说‘你应该怎样怎样’。”这两种表达方式,虽然都是对孩子行为的指导,但是效果大不相同。“你不要怎样怎样”是在制止孩子,给予他的都是否定的负面信息;“你应该怎样怎样”既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行为,还给予了他正向引导,让他懂得了如何做是正确的。
小糯米球的妈妈连连点头,说:“原来,一句话还有这么多学问!原来,我们以为这就是在教育孩子了,其实一直都是在指责他呀!”
我说:“这种‘否定式’教育,孩子只知道大人‘不允许’,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所以,您要从现在开始,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告诉他‘应该怎样做’,给他讲清楚规则,从正面进行指点和引导。”
接下来,我给小糯米球的妈妈安排了三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从问好开始,培养他的规则意识,让他懂得做人的基本规矩。
孩子从来不知道向人问好,这绝对是家教的问题。要告诉他,见到长辈、熟人打招呼是必需的礼节。只有讲礼貌,大家才会喜欢你,尊重你。要提醒孩子,见到人主动打招呼。只要他打了招呼,就给予他鼓励。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鼓励来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到“习惯成自然”。
第二项任务:与人交流时不随便插话。先从你与孩子的交流做起。告诉他:在你说话时,他不要随便插话;等你说完了,他再说。同样,他说话时,你也不要随意打断他。让他逐渐懂得与人交流交际交往的规则。
第三项任务:在家和小糯米球一起阅读绘本故事,聊一聊阅读内容;然后,再拿出至少15分钟的时间来,让小糯米球画绘本故事。可比照着绘本的插图画,也可以随便涂鸦,只要他能保持安静。
最后,我对孩子妈妈说:“由于小糯米球情况特殊,所以咱们一次着重培养孩子一个或者两个好习惯,其他方面可以多加提醒。等到这一个或者两个好习惯逐渐养成了,咱们再侧重另外的方面。争取各个击破,逐步立新。”
孩子妈妈欣然“领命”,我也很开心。和这样通达事理的家长一起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真是一大乐事!
最好的疗愈
我一直紧盯小糯米球,孩子的妈妈也紧密配合,友好的合作产生水滴石穿的力量,带给了我们巨大的欣喜——小糯米球进步了。上课时,他能安静地坐着看一会儿书,并且痴迷上了画画。他坐在教室里最后一排,我特许他,一本书看烦了,可以到后边书架上再换一本。只要安安静静地,不随便发出声音就好。小糯米球很高兴,经常会到后边拿了绘本,翻完一本,再换一本。有时拿着水彩笔,在图画纸上描描画画。尽管还是不能像大家一样跟随教学进度学习,但是,他慢慢地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开始沉浸其中。
人生而不同,不必强求千篇一律;万物皆有造化,不必都朝着一个方向生长。只要在他的生长期,尽我们所能,让他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了。
自律和他律往往能带给人更多的自由和幸福。小糯米球的安静,获得了我大张旗鼓的表扬。孩子们是最会捧场的,我一表扬,他们就会鼓掌。有一次受到表扬,小糯米球站起来,激动地喊:“老师,我喜欢你!”孩子们哈哈大笑,小糯米球也跟着哈哈大笑。那一刻,孩子们那简单真实的幸福,让我也笑出泪花来。
虽然后来没能再教小糯米球,但是,在微信朋友圈偶尔会看到孩子妈妈发的消息,看到小糯米球安安静静绘画的样子,特别可爱。也许,对小糯米球来说,绘画是最好的疗愈方式。那么,对其他孩子,对我们成人呢?每人心里都会有不为人知的伤,愿我们也能够找到一剂心灵的良药,让身心舒泰,有处安放。
《陪伴你一程 温暖你一生》(13)
作者介绍:
陈桂珍,中学高级教师,市特级教师,山东省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山东省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山东省吟诵普查省直采录组成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新锐作文》特约撰稿人,如意盘扣非遗传承人;曾连续多年担任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指导教师;长期工作在小学语文和传统文化教学第一线,专注教育教学研究,有40多篇散文、诗歌、通讯报道、教育教学论文在《读者》《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报刊发表;编著有《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唐诗》《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宋词》等书籍。 热心公益,在书吧做《走近诗仙李白》等讲座近1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