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做“三者型”新教师 小学语文与美育结合之我见 图片新闻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促进初中语文教育向信息化发展 在中小学开展团体沙盘的意义及效用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学创新】

小学语文与美育结合之我见

□ 菏泽市开发区丹阳街道赵堂小学 韩晨霞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指培养受教育者认识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的教育。语文作为基础性课程,具有丰富的审美性,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与美育的结合进行论述。

“字字皆珠玑”——美育与小学汉字教学的结合

“字字皆珠玑”并非“字字珠玑”的本义(比喻优美的文章或词句),而是指汉字中的每个字都像一颗珠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为美育提供材料。

小学生处于识字阶段,出现错别字的概率很高,有些教师会通过重复书写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记忆。诚然,这种方式能降低错别字出现的概率,但也会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此,笔者结合“造字法”,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北”这个会意字,在篆书书体中为二人相背而立,因此本义应为“相背”,后来被假借为指示方向。笔者在教授“北”字时,在黑板上写出“北”的篆书体,让学生了解,“北”的书写与其意义之间有密切联系;同时,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根据“北”的字形与意义,画一些简笔画,甚至是漫画,进行评比。这在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了汉字的“形体之美”,可谓一举两得。

“语不惊人死不休”——美育与小学古诗教学的结合

诗歌对中华民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诗人呕心沥血、字斟句酌创作出的文学艺术作品。杜甫曾吟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审美意象,而且音韵中含有“音乐美”。因此,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效果是其他教学难以替代的。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诗歌中的审美意象,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又要基于小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有自身对诗歌的审美感受,不要一味地去遵循教学参考用书中的“权威解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步从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中的“美”。我们知道,《诗经》是可以唱的,宋词是可以唱的,中国的诗词具有“音乐美”。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如王迅演唱的《咏鹅》(取自唐代骆宾王的《咏鹅》),可以推荐给学生听。这在加深学生对诗歌记忆的同时,能增强其学习诗歌的兴趣。另外,可以学习该节目的思路,让学生将诗词与当下流行音乐进行结合并演唱,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润物细无声”——美育与语文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

隐性教育是指与显性教育相区别,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教育,具有内隐性、无计划性。小学语文教育中,未被发掘的隐性教育资源丰富可观。这些隐性的教育资源若利用得当,同样可以为美育服务。例如,前段时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日本展览,引发了国内的热议。教师可以趁此时机为学生展示《祭侄文稿》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作品,并结合颜真卿创作此作品时的背景以及他的生平,让学生在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学习颜真卿的爱国美德,将“美育”“德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

语文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美育结合,需要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善于发现,从日常生活与社会热点中寻找;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去选择、提取,以合理的策略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递,开展相关活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