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青岛农大党员师生在行动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凶猛的疫情,每个人都在尽己所能,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场战役中,青岛农业大学党员师生冲在前面、走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担负党员使命。
1月29日,学校党委组织部发出通知,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救治硬仗,保证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出要求。
党组织有号召,党员在行动。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在疫情防控中亮身份、当先锋、做表率,当好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
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外国语学院日语教研室教师金胜,得知国内抗疫形势严峻,自费采购570个口罩并寄回学院,希望为学校抗疫工作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用行动彰显担当。
金胜老师于2011年来校工作。读博期间收入并不多,在攻读学位的同时还要供养老人和孩子,生活一直非常简朴。在国外口罩也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他四处奔走、多方联系购物渠道,才购买到这些防病毒口罩,并积极寻求最便捷的快递方式运送回国。学院党委书记焦磊第一时间联系他,代表学校向他表示感谢。金胜表示,虽然一个人能力有限,但小小的口罩代表着浓浓心意,希望自己的爱心能早日落地,为学校疫情防控助一臂之力。
当前是疫情防控关键期,也是小麦生产管理关键期。做好小麦生产技术管理、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保障今年小麦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重要意义。农学院党员教授穆平时刻不忘自己的“科技特派员”身份,虽居家防控仍心系麦田。立春当天,他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状况认真撰写了一份《当前我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及时通过网络渠道分享给本学院对口帮扶的各地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送去一场云上“科技及时雨”。
据穆平教授介绍,当前,我省冬小麦将陆续返青拔节,正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根据前期小麦调查情况,从总体来看,小麦苗情长势较好,但也存在苗情不平衡性大、部分麦田旺长、播种偏晚等问题;同时,气候不确定性大,倒春寒、干旱威胁大,对麦田管理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当前苗情特点,穆平教授建议农民朋友,春季田间管理宜突出因苗因地、分类管理,重点抓好“一控”(控旺防倒)、“一促”(促弱转壮)、“二保”(保壮苗稳健、保墒情适宜)、“三防”(防倒春寒、防病虫草害、防渍害),构建合理群体,稳穗争粒增重,奠定夏粮丰收的基础。
像穆平这样身兼“科技特派员”的党员专家教授还有很多。往年,此时正是大家走进田间提供指导的关键时期。疫情之下,他们通过网络、电话、微信群等多种途径,时刻关注着一直联系和服务的村子,及时根据农时指导农事,为特殊时期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目前,该校科技处已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开展网络化、电讯化社会服务,建立了覆盖200个省级指定贫困村的11个团队微信群、1个区域科技服务微信群,在线上解决农户提出的30余项疑难问题,实现“无接触”服务。
学生党员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防控工作作贡献。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家防控,但仍有学生党员积极响应群防群治号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志愿协助居住小区或村庄,为当地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动物医学院研究生党员王磊家在蒙阴县贵和阳光社区。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他主动帮助社区居委会干部排查外省返鲁人员信息,利用电脑进行汇总统计,大大提高了居委会的排查工作效率。王磊还积极宣传防控知识,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向居民介绍防疫工作要求和健康知识。同时,利用所学卫生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向社区居民普及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及居家消毒注意事项等,将温情传递到每位居民心间。
外国语学院英语1604班学生丛田田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入防控工作中,在家乡昌邑市都昌街道徐林村村口值勤。丛田田说,有亲戚和朋友觉得这个时候出去做志愿者非常危险,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就要在实践中锤炼党性。相比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和军人,自己做的实在算不了什么。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1605班吴浩杰和物联1704班梅崇源等学生党员冲锋在前,勇担时代使命,坚决抗疫到底。梅崇源志愿参与宣传劝导工作,充分利用横幅等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宣传镇村联防等有关防控政策措施,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普遍提高了村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吴浩杰志愿到村里的设卡点执勤,积极配合村干部检查路口来往行人,劝阻外来人员入内及村内人员外出,防止疫情输入。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党的光辉形象。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全体农大党员正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以实际行动争当执行防控措施的表率、维护和谐稳定的表率、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表率,冲锋在前,到任务最需要、师生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