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善于经营自己的学校
经常听到一些校长这样抱怨:“现在的工作没法做了!学校要人没有,要物没有,要钱更没有。即便这样,上级领导还一直要求我办出特色,提升学校品质。你说,这可能吗?”
条件不理想,资源不够多,学校就没法办好吗?
我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新加坡的短文,文中写道: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曾向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呈送了一份报告。内容是:新加坡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外,几乎什么都没有,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要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据说,李光耀看过这份报告以后非常生气,就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天给我们多少东西?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阳光资源”种植花草,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国家”,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名列亚洲第三,甚至超过了许多天然美景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的国家。
其实,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并非缺少资源,而是缺少发现资源的眼睛,以致学校很多独特的、有用的资源都是处在“沉睡”状态,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如果校长也能像李光耀那样,发现自身存在或潜在的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转化为优势,走特色办学之路,那么学校就可以大有作为。
当然,校长要想拥有这样的资源,必须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首先,校长要勤于观察,全面、准确地掌握学校的基本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校长接手一所学校后,要及时做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学校的发展状况。一是要做好外部环境诊断。学校周边有哪些资源,有哪些资源可以通过努力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有哪些会对学校发展形成障碍;学生家长对学校都有哪些要求、期望,等等,校长都要清楚、明了。二是做好内部情况的摸查。校长不仅要对每一名教师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业务能力及特长、缺点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都做到胸有成竹;还要做到对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了如指掌。校长只有熟知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以及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以之指导和管理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而逐步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品质,促使学校稳步向前发展。
其次,校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掘周围潜在的教育资源。很多校长都习惯把资源匮乏归结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实,所谓的资源匮乏都是相对意义上的匮乏,而非绝对匮乏。只是因为校长自身缺少发现资源的意识,以致学校内外有很多隐性的、有利的、独特的资源被忽略了。例如,每所学校所在社区内都有很多独特的自然科学资源和人文科学资源,它们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有利于拓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空间,但这些资源被忽视了。又如,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取得一些骄人的成绩,涌现出一些先进人物。这些成绩和人物都是学校对教师、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活教材”,对提升学校教学和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是,很多校长不能敏锐地发现其潜藏的价值,以致这些潜在的资源处于闲置和浪费状态。所以,校长要想切实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就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能从周围司空见惯的环境和事件中发现潜在的教育“新”意,并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最后,校长要善于运用资源,能让学校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资源只有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发挥出价值,进而有效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反之,如果不懂得利用,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源也是白费。所以校长要想搞好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就必须将各种资源与学校各项工作对接。一是要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正视现实,带领教师根据工作实际,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让学校现有的、有限的资源都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服务。二是要有创新思维,能够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各种资源进行发掘和整合,既要避开自己的弱势,又要突出自己的优势;要通过改革与创新构建出独特的、别人不可复制的特色优势,并将其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中。三是要努力放大优势。一方面,校长要对自身资源的优劣及学校发展机遇有正确的判断,依托自身所独有的特色资源,及时调整学校建设与发展定位。另一方面,校长要充分利用学校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让特色资源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统一,进而将自身的特色优势不断放大,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把学校经营得有声有色,学校各项工作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实现管理的优质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