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常忆父亲“三句话” 诗语情怀 春语 绵软的父爱 父亲要当配送员 让我们靠近诗 父亲要戒烟了

第7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7
【如歌散板】

常忆父亲“三句话”

□ 王庆禄

父亲去世已经10多年了。他生前经常说的三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父亲常说的第一句话是“君子不与命争”。据乡亲们说,父亲年少时,读书刻苦用功,考取了济南的一所学校。赶上“大运动”,中途返乡当民办教师,为村里人扫盲。再后来,当“赤脚医生”,为村民打针、开药方。后来,又在炼钢厂当工人,肩挑矿石大炼钢。再后来,回村当了村干部。父亲除了种地,还在东平湖里打鱼补贴家用。父亲的手除了握锄头、船桨,还要握锤头、钢钎,以致右手严重变形,无法伸开。他与母亲起早贪黑,在老家西面半山腰开山采石,盖房4间,让全家人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末,又在山下平地盖房5间,我家率先从半山腰搬到山下。90年代初大旱,东平湖湖水干涸,父母用小推车取湖底泥土自垫房台宅基地4处、16间,又新盖8间房,为儿女们准备下了房产。下雨天,别人在家打牌过阴天,父亲却戴上草帽去地里移栽秧苗。夏天中午的烈日下,别人回家了,父亲还在田里锄地。他说,烈日下除草,效果好……乡亲们觉得父亲本应该端上“铁饭碗”,说可惜了一个“文化人”。每每谈起这些,父亲只用一句“君子不与命争”,就解释了他辛劳的一生。

父亲经常说的另一句话是“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对于该花的钱,他从不吝啬。他重视子女的教育,舍得投资。一位亲戚曾经对父亲说:“你让孩子上什么学啊?!下了学贩卖个大蒜,多挣钱啊!”父亲听了,一笑置之。父亲对于饮食质量也绝不含糊。他有个习惯,无论多忙,早晨必喝一碗鸡蛋水,经常是喝到一半,就把剩下的浓稠的蛋花让我们小孩子喝。他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喝完,才去下地干活。他常说:“平时吃好喝好身体好,不让儿女们牵挂。如果万一得了大病,绝不进行无意义的治疗,给孩子们添负担。”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冬天,父亲在医院查出不治之症,已是晚期。我跪在专家面前,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治好父亲的病。专家说:“岁数太大了,保守治疗吧。”在此之后的日子里,我们刻意向他隐瞒了病情。他也总是忍着病痛,每天笑呵呵的。但我感觉父亲对自己的病情心里有数,只不过他一生要强,活得明白,只是为了不让我们难过,假装糊涂而已。

父亲还有一句话是:“儿大三分客。”我上小学时,父亲对我已经很客气了,都是用商量的语气与我对话。他一直鼓励我上学,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鼓励我考学,鼓励我进步。我的每一张奖状、每一个证书,他都视作宝贝,珍藏起来。我上了大学之后,父亲就开始让我和他对饮喝酒。他给自己倒上一杯,同时给我倒上一杯,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参加工作之后,我每次回到家中,就像小时候一样,把他的冰冷的双脚放在我的胸膛上,我们往往畅谈到天亮。

人到中年的我,现在经常想起父亲说过的话。于我而言,这是我为人处世的精神源泉。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