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青岛 中小学设立职业启蒙和体验教育课 烟台 教师招聘更加规范 创新落实:让教育督导“带电长牙” 一名学生坚持四个月的升旗仪式 平阴县“教育攻坚年”打好求实创新两张牌 滨州滨城区五万余名师生云端共学 宁阳县职业中专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新路径  师生发展平台更坚实更广阔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职 教 高 地” 建 设 看 山 东】

宁阳县职业中专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新路径

师生发展平台更坚实更广阔

□ 本报记者 廉德忠 通讯员 王峰

4月29日,在苏州市举行的劳动模范颁奖大会上,现任苏州双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商积童身披大红花、接过获奖证书之后,第一时间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宁阳县职业中专校长薛亮报喜,连说三声:“谢谢学校培养!谢谢老师教育!谢谢校长关心!”

“胡格实验班”“成蝶计划班”,让学生“飞”得更高

原来,商积童是这个学校机电专业的毕业生。2014年,他创办了苏州双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升降机、皮带机的研发制造。目前,公司年产值近3亿元,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鉴于他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苏州市吴中区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宁阳县职业中专是国家、省首批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近年来,他们紧抓技能培养这个关键,在 “理实一体化”“校企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借鉴德国‘胡格模式’,以项目为载体,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布置理论和实践场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达到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目的。”薛亮介绍说。他们先后在机电、数控专业组建了两个“胡格实验班”, 按照项目教学的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等“六步工作法”要求,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获得与工作岗位更符合的工作能力。

2017年,宁阳县职业中专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签订了汽修专业“成蝶计划”(“化茧成蝶”之意)培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设计课程,以“教学工厂”和“现场案例分析”模式,强化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导入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帮助学校制定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和合作培养计划。校企双方根据各自的教学计划和生产安排,开展实践教学、企业顶岗实习等,为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夯实了基础。

有了扎实技术功底的宁阳县职业中专毕业生,走到哪里都受欢迎。据统计,他们每年为宁阳县创造工资性收入达20亿元以上。

下好“五子棋”,让教师成为 “教练型”名师

在校长薛亮的手里有一份该校机电技术系的成绩单:2016~2019年,该系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1枚、银牌5枚、铜牌7枚,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9枚、银牌15枚、铜牌22枚。

“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教师,只有教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才能发展。”薛亮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学校机电系主任郑振江介绍了他们的“五步培养法”。他说:“就像‘五子棋’的五子连线,一点一点布局,步步推进,让大多数教师成为‘教练型’名师。”记者了解到,“五步培养法”的第一步是全员入企。在全力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的同时,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专业教师全员进入企业,提升技术技能。第二步是借脑升值,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项指导。第三步为学为己用,组织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观摩,并安排骨干教师到职教名校进行挂职学习和锻炼。第四步是团队造峰,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平台,打造教师成长新高峰。最后一步为持证上岗,鼓励教师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五步下来,这个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6%,有2人入选“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

专业建设,尽情“拥抱”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

“宁阳县正在推广的华兴智能纺、振挺智能制造、塔高智能焊接等智能生产新模式,为制造类专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发展机遇。”薛亮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他介绍道:“宁阳县职业中专骨干专业多为制造加工类专业,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只有尽情地拥抱技术革命的新技术、新工艺,专业建设才能不掉队。”为此,他们与相关企业协商,采取跟岗、顶岗实习等方式,组织师生到企业学习、研究智能制造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找到职业教育和VR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点,以指导专业建设适应新需求。2019年,他们建设了两个VR体验中心,在数控技术应用、机器人技术应用等专业教学中融入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元素,推动了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全面升级。这个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与县域内凌云商社、复圣云谷等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了教学空间。他们还投入800多万元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为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的深度结合搭建了平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