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真刀”为择校热降温
5月6日起,北京市学龄儿童开始新一年的入学信息采集。这本是一年中的常规工作,却因几个政策的出台而备受关注。小长假期间,城六区密集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其中,“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和“九年一贯制对口入学”等政策一经出台,就引起了不少家长和“准家长”的注意。
这意味着,“择校”更难了,不确定性更多了,而此后学区房的含金量更是“打上一个问号”。在教育均衡改革的路途中,这样的“重拳出击”能否让“择校热”真正降温?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长假期间,西城区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上升
今年的入学政策中,北京市西城区首次提出“六年一学位”。同时,西城区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显示,2020年7月31日之后新购房产家庭将采取“多校划片”的措施。政策一出,首先热闹起来的是“二手房”交易市场。
某地产中介公司业务员李楠告诉记者:“看房的朋友明显增多,特别是身边关注学区房的朋友都出动了。西城区学区房挂牌数量增多了,不少人想赶上‘单校划片’的末班车。”
“链家带看”数据显示,今年 5月1日至3日,业务员总带看量已达112219次,单日带看超过37000次;而2019年5月1日至3日总带看次数仅为50814次,同比增长120.8%。
一方面是交易数量的大幅提升,但另一方面,记者也了解到,部分西城区学区房降低了挂牌价。不少专家认为,区域的升学政策改革撬动起明显的市场效应,是区域教育不够均衡的体现。这一点从各区升入示范高中的学生人数上略见一斑。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示范高中录取率是74.9%,而录取率最低的区仅为18.84%。对于一部分家长来说,“择区上学”就有了直接的原因和动力。
多校划片必然能给“择校热”降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北京市城六区升学政策,尤其是西城区首次提出的“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等政策,必然能给“择校热”降温。
储朝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西城区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因此是不少家长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范本”,也是“择校”的目标地之一。“有一个数据可以佐证,就是西城区户籍人口是居住人口的两到三倍。近年来,‘空挂户’、过道房、车库房等政策的清理令逐渐显现出效果。今年,多校划片更有助于家长理性选择教育资源。”但是,政策背后教育均衡的导向是否能顺利显现?储朝晖认为,还需要后续改革推进,需要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异进一步弥合。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同样认为,“多校划片”将在相当程度上导致“择校热”进一步降温。他告诉记者,自2016年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之后,随着“多校划片”政策逐步实施,在入学机会的公平性上,比原先的“单校划片”有了较大改进。“此前,单校划片时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一墙之隔的两个小区可能会划入质量差异很大的两所学校。多校划片之后,这种现象可能就不会再出现了。这对适龄儿童及其家长而言,就增加了入学‘机会公平’。”
改革到了“动真刀”的时候
此次出台的政策中还有不少亮点值得关注。比如,北京市不断推进学区制改革,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和结构。目前,北京市现有各类教育集团158个,学区131个,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学校纳入学区制管理。同时,在中招市级统筹、校额到校的实施方面增加了一般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提前三年明确升学预期,引导小升初学生就近登记入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对入学政策表示欢迎。然而,“还有焦虑情绪”。5月1日,北京某教育咨询公司就“多校划片后如何买学区房”的问题进行了付费网上直播咨询,吸引数万人次涌入直播间。在直播链接之下,有200多条家长咨询。一个个问号跳动着紧张的情绪。“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做实验。”一位付费参加直播的家长这样说。
尽管以“教育资源标杆”著称的北京此次剑指“择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力度的确不小,但是董圣足表示,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也即“提供了更多平等入学的机会”,而可能并没有实质性增加优质资源的供给,后续如何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还是需要从制度层面和资源配置上“动真刀”。
董圣足认为,在缓解教育资源紧张方面,西城区允许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跨区招生”,是此次改革的一个“亮点”,既实事求是,又有利于平衡供需。“但是在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方面,还需要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上进行深度整合,以消除区域、城乡及学校之间客观存在的办学质量差异问题。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已进入基本均衡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可能已不是硬件建设,而是软件配置问题。其中,关键是推进校长及优秀教师的均衡配置。日本和芬兰的经验是,全面实行校长及师资的定期轮换制度,而且是随机轮换。这一点,我们在体制机制上需要深化改革。”董圣足说。
(摘自2020年5月8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