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高新区教育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讯(通讯员 徐长春 冯辉)聊城高新区教育局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思路,深入推进教育行业扶贫工作,确保教育精准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为使控辍保学工作取得实效,该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实施方案》,逐一分解控辍保学指标,明确了防辍目标,落实了防辍责任,完善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办学体系。高新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送教上门方式,每周前往不能随班就读的学生家中送教,搭建家校共育的“暖心桥”。
为将送教活动做到尽善尽美,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课程教案上做“个性化”的修改,增添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许营镇赵盘村的小谦同学(化名)由于出生时患脑瘫,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爷爷、奶奶在家照顾。许营镇第二中心小学的教师刚开始的送教之路并不平坦。在学习的过程中,小谦经常会有易怒甚至暴力倾向。教师就尽心安抚他的情绪,循循善诱,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等他情绪平复后,再慢慢地教他学习数字、读生字、看图说话。教师刘太景教小谦学习了数字1~5后,发现他可以做简单的口算试题。这让刘太景欣喜不已。小谦不止一次说自己喜欢体育,刘太景就特地为他编排了一套简单的上肢运动操。
王鄂村的小兴(化名)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孩子,他喜欢和老师交谈,有自己特别的想法。送教过程中,教师针对他的学习情况制定了新的教学方案,在语文学习中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经过教师的耐心指导,他进步很大,家长为此非常感激。
一次次风雨兼程,教师们成了辅助学生们听到美妙世界的“耳朵”,成了陪伴学生们游戏玩乐的“伙伴”……如今的学生们,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开始慢慢敞开心扉,尝试着学习生活技能,逐渐融入生活、融入社会,憧憬着幸福新生活。
每年的5月和11月,该局根据上级有关资助文件精神,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自2016以来,在全区范围内共帮扶和资助1907人次,累计资助金额246万余元,其中学前免保教保育费11万余元。
为确保在工作中不漏掉一户,该局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开展了“万名教师送温暖,教育扶贫访万家”等系列活动。教育局详细制定了帮包台账和联系手册,做好“零距离”服务,对全区贫困户家庭中3~24岁的373名适龄学生进行了全面走访。同时,加大教育扶贫宣传力度,将各类资助政策汇编成完整的流程图发放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并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各类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高新区涌现出许多用教育扶贫铺就“幸福路”的教师。韩集乡联校校长许德刚得知,中心小学有6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中午在学校就餐,产生了帮助他们解决午餐费的想法。他首先替一名家庭最困难的学生交了本学期的午餐费。事情传出后,党员纷纷响应,替其余5名学生解决了午餐费。
该局还联合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让贫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贫困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教育扶贫活动温暖了寒门学子,在他们心中点燃了希望的烛光,助力每一名贫困学子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