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经济开发区校本课程“美不胜收”
“每所学校都应当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校风,通过劳动教育,在学生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学生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谈起劳动教育,滨州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吕春勇说。近年来,该区各学校、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发劳动教育等校本课程,呈现出“美不胜收”的景象。
各美其美,每个学校都有劳动教育特色
“在我们古井小学,处处都有生态美。”古井小学校长邓新国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古井小学校园里有大面积种植区域,种植了大量的农作物和果树,特别适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他们将种植区域开辟为春华秋实园,分为稼穑园、桃李园、童趣园和绿色廊道4部分。其中,稼穑园内主要种五谷及各种蔬菜、花卉,桃李园主要种植果树和其他观赏树木,同时在桃李园一角开辟童趣园,选择适合的小动物,如鸽子、兔子,进行散养或笼养。结合现有条件,他们申报了“生态田园课程群开发与整合研究”课题,依托由田园课程、德育课程、基地课程三大板块构成的“一体三面”课程体系,整合校本课程和德育活动,开发了包括立体种养课程、诗课程、慧课程在内的,涵盖耕、种、收、读、写、诵、唱、演、绘等技能的系列生态田园课程。
中海幼儿园开发的快乐搭建,启发引导幼儿们用10余种方法、20余种材料搭建出“迷你版”的长城、天安门、水立方,既锻炼了幼儿们的手眼协调性,还促进了他们的空间知觉、空间想象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开发区一中将校园中的一角开发利用起来,用废旧的轮胎、自行车、枯木、小石头等废弃材料打造“萌童世界艺术区”,为校园增添了生机和童趣。
美人之美,在交流学习中共同成长进步
去年正月十五,百川小学学生的苇编灯笼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好多年没见了,我小的时候还提着它满村跑呢。”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
百川小学开发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抢救面临失传的当地民间工艺,2012年开发了校本课程“苇编灯笼”。该课程由民间老艺人任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创新等多项能力。距离百川小学5公里之外的开发区二中也进行了灯笼课程的研发和推广。不同的是,这里做的是环保灯笼。每年春季开学第一天,学生把制作好的花灯拿到学校。制作材质大多是废弃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环保理念。2016年,23名学生集体创作了花灯“龙腾飞跃”。整组灯长15米,受到参观者的一致赞誉。
同样的泥巴,不同的课程体系造就了不同的作品。紧临黄河边的张集小学开发了“黄河韵•民族魂”劳动实践课程,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黄河泥塑的制作流程,作品在全省传统文化教育现场会上进行了展示。同处开发区的滨州莲华学园则把泥巴进行了别样的处理,开设了陶艺校本课程。学生们制作的泥塑作品被作为礼品赠给了来校访问交流的芬兰、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友人。
美美与共,扎染课程走出国门
“今年是我们开展扎染课程的第五年。我们邀请了鞠萍姐姐出席学校扎染课程发布会,学生将自己亲手做的扎染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了她。”中海小学教师罗琼介绍道。中海小学从2016年开始将扎染教学引入课堂,扎染课程获评“全国新教育十佳卓越课程”,工作坊获得山东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工作坊一等奖。学生将扎染作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义卖,把义卖所得的8000元钱全部捐给了滨州市社会福利院。
扎染作品还吸引了外国友人的目光。2016年,中海小学迎来了美国佐治亚州的支教教师Joe。他像小学生一样一步步跟着老师学扎、染、缝等扎染技艺。回国后,他将扎染技艺带进了美国课堂,让更多的美国孩子了解了中国的这项传统工艺。2016年8月,在开发区学生到佐治亚州游学的时候,他又带着两国的学生一起开展了扎染主题活动,用扎染文化架起了两国学生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