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我们一起跳出一个未来
——来自威海高新区脱贫攻坚一线的采访
他生于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父亲一个人在外打工,苦苦维持生计;母亲在家务农,大半精力却被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牵扯。虽然才十几岁的年纪,他却已经早早地挑起家庭重担……
想到要见的这个孩子——华明,记者心里有很多预想:是不是一见面应该给他鼓鼓劲、加加油,激励这个少年用一颗勇敢的心面对未来?
但是,和预想的不同:“老师,您赶紧坐。您看您这一身汗,赶紧坐下歇一歇。”记者遇到的是一个比同龄人多了一丝成熟稳重,又充满热情的少年。
是什么让他面对生活的困境,还充满了热情与阳光?
“孩子,我们来帮你”
“其实,虽然说家里不像别的家庭那么富裕,但是有很多人来帮我们,我们的生活也还好。”记者之前担心谈及家庭,会触动华明敏感的心理,没想到,他主动说出了家庭情况。眼前的生活虽有困难,但有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华明觉得未来总有希望。
在威海高新区,有1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区各个部门想方设法为贫困家庭解决问题,财政专项扶贫产业项目、金融扶贫带动项目努力为贫困家庭增收;通过危房改造、自来水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努力解决贫困家庭实际困难;门诊就医“两免两减半”“先住院后付费”等各项政策为贫困家庭解除后顾之忧。
高新区不但给予华明的家庭财政专项扶贫产业项目、金融扶贫带动项目的支持,还为他们家办理了低保,发放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学生生活补助等,这些款项每年达万余元。另外,该区安排了结对帮扶人员,能够及时帮助这个贫困家庭解决问题,让这一家人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也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老师,我不行”“孩子,你能行”
“其实,我的学习一开始确实不太好。我看着别人的生活那么无忧无虑,自己回家还得忙这忙那,心情也沉重。我心想:自己的学习也就这样了,没必要那么努力。但是,没想到,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到我家。我要是还不努力,真是对不起他们!”
华明所在的威海恒山实验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遍及周边45个村,家庭情况各异。为全面了解每名学生情况,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学校开展“新老教师全员家访”活动,由老教师边讲解各个村的情况,边带领年轻教师走村入户,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恒山实验学校办公室主任姜明艳亲历了整个过程,说:“当时,我们来到华明家以后才发现,他一直顶着这么大的压力。真心疼孩子!回来后,学校领导班子就开会,为华明一家制定了‘暖心行动’,希望能够帮助这个孩子。”“孩子家长确实辛苦,有的时候,没法给予这个孩子更多的关注,也没法给孩子更多鼓励和期望。这部分工作就由我们班主任、任课教师来做。”华明的班主任赵连伟为了做好家长工作,和任课教师一次次到华明家里,给他送去温暖,关心指导他的学业,与家长沟通,让家校取得思想上的一致。原本性格内向、自律意识不强的华明,自信心逐渐增强,能够敞开心房和同学、老师交往,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只是基本要求,我们的目标是‘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志’。”威海高新区教体处处长崔汝友在全区教育系统积极推进“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要求教育回归本质,做到“立德树人”,让家校沟通更紧密,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我儿子真不错”
“我从没想过,我也有让父母骄傲、自己骄傲的那一天。”华明谈到这里,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这份骄傲源自跳绳。
为了帮助华明,教师一直在寻找他的闪光点。一天,教师发现他在跳绳方面颇有天赋,立即联系体育教师,加强训练,使华明的跳绳水平直线上升,在班级比赛中几乎无人能敌。慢慢地,华明不仅在跳绳方面有了突出表现,而且在其他方面比以前更积极主动,还在班级卫生活动中表现出色,被评为“卫生明星”,成绩也有所提升。
在全校组织的跳绳大赛中,华明取得了级部第二名的好成绩。老师特地去华明家里,把证书送给了家长,跟家长谈了华明在各方面的进步。华明的爸爸感慨道:“我儿子真不错!”虽然华明在学习上还不够出色,但是自信的种子已经萌芽,将来会助力华明一路向上。跳绳,让一个少年慢慢从沉重的心理中走了出来,迈向了阳光地带。
无论是帮助学生提升自信,还是帮助贫困户脱贫,都有一个从心理上战胜自我的过程,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这不仅要依靠政策、机制,也要找到关键点、契合点,让帮助变成自主,让迷茫变成坚定,一步步走向成功。
(主人公系未成年人,所以文中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