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百年老校的“蝶变”
——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变迁史
“这个位置原来是一片小平房。20世纪70年代末,我上学的时候,这里有一间平房就是我的教室。”在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教育集团东御桥小学教学楼前,老教师王朝胜围着两栋教学楼,兴奋地讲述着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变化,时不时地竖起拇指为学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点赞。从上世纪70年代,王朝胜就在这所学校上学。90年代参加工作后,他又回到这所学校。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人,王朝胜对学校的蓬勃发展最有发言权。
东御桥小学成立于1927年,至今93年了,是一所老校。学校前身为兖州市兖州镇中心小学,2000年12月更名为兖州市东御桥小学,2001年8月合并了韦园小学,2004年9月合并了百子堂小学。2013年11月,随着兖州市撤市设区的区划调整,学校更名为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2018年2月成立教育集团,设有东御桥小学和奎星楼小学。
“真是这样的。当时,门窗破旧,窗户上都没有玻璃。冬天,窗户的下半部垒砖,上半部用透明的塑料纸糊上;黑板是由黑漆磨制而成。现在,教室宽敞明亮,黑板是可移动的,白板和多媒体都有,使用起来方便,让教学更直观。”1984年至今一直在这所学校工作的老教师冯登安拿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照片,从教学设备、基础设施到师资力量,介绍着学校方方面面的变化。他说,他一直将这些老照片珍藏着,视为宝贝。这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他从中能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我把这些照片翻拍了好几次,这样便于保存;还制作成课件,在思政课上讲给学生们听。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的最好教材。”冯登安如是说。
聊起学校的发展变化,老教师查国强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我从1975年起就在学校就读,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回到母校任教至今。在小学时,我还记得早上同学们都带着自制的简易煤油灯,凳子也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接着,查国强从国家的变化谈到学校的变化,心中不免有几分激动。他感慨道:“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繁荣昌盛!在上课时,我经常给学生讲校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时代在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和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学校办学空间相对减少了。到了20世纪末,学校开始进行改建。将原来的平房拆掉,改建成楼房,扩大了办学空间,学位增加了。教学基础设施硬起来,校园环境更新、更美了。21世纪初,多媒体开始广泛应用于教学。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努力下,各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建设了多个功能室。这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校园还新建了草坪,栽上了树木。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升。
社会在前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在奔向小康生活的同时,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期,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让适龄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呢?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行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在教育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更新上下大功夫,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为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扩充学校办学空间,兖州区委、区政府规划新建了奎星楼小学,作为东御桥小学的另一个校区。”当年参与校区筹建工作的王朝胜说。
王朝胜提到的奎星楼小学是东御桥小学的一个校区,始建于2013年3月,于2014年3月竣工,9月开始招生,成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新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强,满足了辖区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追昔抚今,从老校区东御桥小学转战到奎星楼小学工作的冯登安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他知道,这是党的好政策带给群众的红利。在奔小康的路上,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真真切切的实惠。
针对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解决大班额问题,兖州区委、区政府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做起,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仅扩建了校舍,还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一大批学历高、素质强的人员,优化组合,为教育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我在这里上学的时候,学校空间小,很多课外活动难以开展;现在,学校规模大,师资力量强,不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还开设了足球、戏曲等校本课程活动。”正在学校门口送孩子上学的家长邓宝霞回忆道。她说,自己的孩子目前在该校就读,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信仰铸就梦想,奋斗成就辉煌。如今,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教育集团领导班子奋发图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攻坚克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