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张店区“蹲点深耕”激活教研帮扶
“教研员到校蹲点一年,进行持续性跟踪指导,就像一场及时雨,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我真不敢相信,我校的数学教研组建设这么快就步入了新轨道!” 淄博市张店区东方实验学校校长刘斌开心地说。
近日,记者从张店区了解到,目前该区正在推行的“深耕式”教研,以“直面问题”“呼应需求”的导向和“沉浸式”“接地气”的服务受到基层学校的点赞。
从“隔岸观火”到迈向“深水区”
据张店区教体局副局长牟晓宇介绍,此次在全区推行“蹲点深耕”式教研行动,是经过深入调研及多次论证之后,基于两方面的现实问题而展开的:一是为落实教师进修学校发展及帮助教师发展的“双发展”理念,二是为增强教研指导的实际效果。
基于此,教师进修学校确立了第一轮“深耕”的方向:以新建学校及农村薄弱学校为帮扶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学校需求为原点,以校本教研、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着力点,以教、研、学问题改进为研究点,由教研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根据学校需求,通过教研员与学校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确定蹲点学校。立足学校提交的需求“菜单”,实施“沉浸式”专家指导、“跟踪式”教学服务。
“脱离了课堂,脱离了教师,脱离了基层学校真实存在的问题,教研员很难做好‘教练’。”牟晓宇说,让教研员带着专业帮扶的任务,每周一天“蹲点”,既是一个从“隔岸观火”到迈向“深水区”的新挑战,也为其提供了不断反观自身成长的契机。
“由于多年脱离教学一线,现在突然要去学校指导,我首先感到的是‘压力山大’,是忐忑和惶恐。”信息技术员刘小明深有感触地说。进入学校的前几周,他把功夫都下在了调研和学习这两件事上。他表示,在全程参与学校业务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即时全景式触摸到基层学校真实跳动的脉搏,而且受到“刺激”的他重启学习模式,提升了自身素质。
变“痛点”为“生长点”
齐德学校作为一所新建不足3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多门学科都急需专业指导,对教研员到校蹲点指导的愿望尤为迫切。
在综合学校提交的需求“菜单”和教研员自主申请情况以后,初中部历史教研员邢凤珍、语文教研员陈永亮以及小学数学教研员翟娟组成了该校的“包校教研团队”。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教研员,邢凤珍面对该校4名历史教师中只有一名是历史专业毕业生的现状,决定采取“任务驱动法”和“诊断式精准教研”策略。一方面,给予每名教师发现、展示、反思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对每名教师备课上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观察和诊断,提出解决建议和具体方法,以期达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目的。
感觉到巨大收获的该校教师孝玲玲告诉记者,随着4名教师不同程度的成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涨,学校“积极向上,善于创新”的教研团队作风和校本教研的流程基本成型,原来的“痛点”而今已变成新的“生长点”。
陈永亮则通过深入剖析学校语文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深层原因,把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下大力气对教师如何对众多后进生进行管理和转化工作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以“实用、有效”深受教师欢迎,学生同样成为最终受益者。
“教科研训”落地开出最美“学术花”
在齐德学校蹲点的一年里,翟娟立足学校缺少学术骨干的实际,先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5次主题培训。疫情期间,她还通过线上平台,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对教师们进行了“线上教学活动的指导与建议”“线上课程设置的解读”等针对性指导。
“太给力了!”齐德学校校长刘洪斌开心地告诉记者,3位教研员进驻蹲点一年,如同为学校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如今,浓浓的学术氛围成为学校最美的“生长气象”。
与齐德学校相似的一幕幕景象,也在其他蹲点学校同步上演。
在铝城二小蹲点的小学英语教研员朱晶,针对小规模学校英语教师少、平时的教研活动难以形成系统和规范的弱点,以蹲点学校为核心,建立了包含铝城一小、铝城二小、山泉小学、火炬小学以及傅家镇黄家小学等5所学校的 “蹲点助力群”。整合各学校师资力量,进行定时“大教研”,具有由点到片的辐射效应。
“这一年里,学校最大的变化就是学术研究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傅家镇中心小学一名语文教师告诉记者,“走上研究之路后,我发现自己看学生的眼光也变了。比如,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也是大有学问的。”
“星火助燃,燎原可期。教研人员下沉到教学一线,未来还有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的空间,也必将促使张店教育向着高位均衡的目标开足马力,加速推进!”张店区教体局局长李纯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