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问题描述及对策性建议
2020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采用了灵活方式进行,参赛学校、教师需要提交参赛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参赛视频,参赛教师需按照相应的要求准备比赛和提交参赛资料。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存在的问题
(一)参赛教案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案设计与排版方面。第一,缺乏研究意识,教案设计、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粗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和描述不规范,侧重于知识点罗列。第二,排版错乱。教案编辑缺乏版面设计,随意性大,技术欠缺。第三,教学内容设计和录课视频不符,提交视频的教案设计较为精细,其他教案粗略。
2.落实新课标方面。部分公共基础课参赛教师没有融合新课标的内容,缺少渗透学科素养,缺乏学习和创新意识。
3.体现职教类型特征方面。部分教师依然侧重知识点讲述,没有将类型特征和职业能力融入其中,说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深入、不到位。
4.贯穿学科育人原则方面。在现有的参赛教案中,部分教师没有将知识传授和学科育人相结合,教案设计不够细致。
5.教学环节方面。第一,部分教案没有设计复习提问环节。引入新课环节过于牵强,没有做好新课导入。第二,讲授新课环节。创新性不足,没有体现出独特的教学理念,缺少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第三,重难点不清晰。部分教案没有区分出重点和难点,甚至将知识点全部设为重点和难点,没有突出知识点的主次位置。第四,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第五,部分教案缺少教学评价的设计,没有运用诊改的理念。第六,总结归纳环节。语言凝练不足,逻辑性欠缺。
(二)教学实施报告体现的突出问题
1.思路不清晰。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概念不清晰,总体教学设计的思路不清晰,教学过程流程图缺乏清晰的脉络,图片说明质量不过关,教学特色提炼不足,教学反思高度不够。
2.把握内涵失准。第一,教师没有充分认识教学实施报告的性质和意义。缺少对教学实施的过程性表述,存在重复罗列教案设计的现象,没有较好地体现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方法。第二,教学实施报告与教学设计、视频等,没有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第三,无法区分教案与教学实施报告的差异。教案是前期的、预设的教学方案,教学实施报告应该是对教学完成情况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梳理总结。有的教学实施报告是对教学单元的总结,并非教案实施情况的总结。
3.整合教学内容能力较弱。部分参赛教师具有整合教育内容的意识,但在操作层面上,没有一以贯之地进行有效整合,无法体现教学内容全貌、主体的教学样态。
4.排版问题。不注重排版现象突出,缺少封面页、目录框架等基本元素。
5.透露出学校和教师个人信息。部分参赛教师缺乏避嫌的意识,提交了带有学校信息和个人署名的材料。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突出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授课程之间缺乏联系。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二者的衔接和互动,不能发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作用。部分教师录制的视频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关,反映出教师缺乏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
2.忽视人才指导方案对教学的掌控能力和指导作用。部分参赛团队采用学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与教学条件、师资情况相结合,忽视了本门课程与整套人才指导方案的关系。
3.缺乏对最新修订内容的领会。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以往的人才指导方案,缺乏主动领会最新修订内容的意识,没有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四)课程标准体现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在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和设计教学目标,依然使用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课时安排等方面比较简单,缺少创新。教学理念与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较好体现。
2.缺乏职业元素和属性。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应体现职业元素和属性,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从提交的作品来看,缺少与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岗位需求等方面的对接。
3.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传统。教学实施中,采用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多元评价的意识。
(五)作品视频体现的突出问题
1.视频制作方面。第一,技术层面。噪声现象明显,缺少长镜头和特写的变换,没有选取最能体现教学的精华片段,视频时长过长或过短。第二,教师着装方面。部分教师着装随意,没有较好地体现团队的整体形象。第三,学生人数少。只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符合要求。
2.教学内容选取简单。部分参赛作品仅仅从教学视频拍摄角度或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所选不是所教课程的主要内容或重点内容,不能体现课程和专业特点。
3.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在大部分教学视频中,教师展现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素养多,教学过程缺少启发、设疑和引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不足,过程性评价过于肤浅,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视频表演痕迹明显。部分教学视频中教师和学生表演痕迹明显,教学状态不自然,教师背台词、学生背答案,教师提问基本是齐问齐答,教学过程流畅无误,所有教学问题全都顺利解决,有上假课的嫌疑。
(六)教学平台与资源方面
1.没有利用教学平台。部分教师没有使用教学平台,由于缺少该环节,无形中减少了与学生互动的趣味性,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展现。
2.教学平台利用不佳。通过有效利用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讲授重点内容,其余的可通过PPT或其他形式上传至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但许多教师不能有效运用,没有发挥教学平台优势。
3.数字化资源不丰富。教师在整合教学平台资源的同时,学生借助教学平台去了解相关知识,使网络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但部分教师缺乏该方面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的功效。
对策性建议
第一,规范参赛教案撰写。1.重视教学目标、方法的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训条件、学情、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2.教案设计与排版。保持教案格式统一,充分研读教学设计和教案书写要求,在目录页突出重点,教案排版工整。3.教授科目保持一定难度。通过教学设计、实施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从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4.增设教学设计流程图。教学设计流程图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视导效果好。课中预设分层次教学,设置梯度作业,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实现差异化教学和评价。
第二,完善教学实施报告。1. 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堂思政、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2.明确实施报告与教案之间的关系。仔细斟酌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根据学情制定可行的教学策略,课后认真反思,有的放矢地整改。3.体现专业和职业的特点。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不同的就业方向,突出重点和特色,包括对教材整体的再设计、课堂的反思与改进等方面,要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4.加强教学实施反馈信息的采集,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
第三,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凸显本门课对人才培养的地位。明确本门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从属关系,发挥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2.保持与时俱进。根据经济发展要求和技术发展需要,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对接最新的职业标准、岗位需求,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做细,并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修订课程标准。1.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引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标准融入教学,紧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为学生构建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环境。2.紧密联系“1+X”证书,与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岗位需求等对接。3.研究课程的子项目和名称,特别是典型任务的设计。4.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要求,阐明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要求与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时间进度安排等,实现指导本门课程课堂教学的目的。
第五,精心拍摄教学视频。1.合理选择讲课内容。2.精心设计教学视频拍摄脚本。3.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映真实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5.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设施设备、布置桌椅等,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6.严格按照比赛规定,采用单机“固定+移动”方式拍摄,锁定教学环境、内容、人物、活动、互动、赛点画面等;声音清楚,图像清晰,画面美观,可视性强;用足用好特写画面,以凸显赛点。
(作者单位: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