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促就业
7月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0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92.25%,6437名毕业生中,1851名本科生进入“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本科生升学率达40.05%;1511人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占就业人数的41.66%。该校再次实现了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双丰收”,连续26年离校就业率超过90%。
线上线下,变局中开新局
新冠肺炎疫情让本就严峻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3月本应是毕业生返校参加招聘会的就业黄金期,但受疫情影响,全校学生均居家待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先后组织了3场线上招聘会,2516家企业参与。其中,在与智联招聘合作的“空中招聘会”上,1160家企业提供了5.6万个岗位。尽管如此,5月26日,2020届毕业生返校时,整体就业率不足80%。除公务员、事业编考试滞后,签约协议缓达等因素外,仍有近15%的毕业生工作没着落、就业没方向。据调查,未就业的情况主要有在考研和就业之间徘徊、高不成低不就贻误时机、就业地域与目标企业不匹配等原因。
“促进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是关爱学生的最大民生。疫情对各项工作尤其是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们要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找机遇。”该校党委副书记万云波介绍,在绝对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学校邀请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到校招聘,为未就业毕业生做兜底保障,20天内共邀请29家用人单位到校做专场招聘。学校制定了《2020年春季校园线下招聘工作方案》,直面困难、上下动员、压实责任、创新工作。
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关爱到“家”
该校还为136名湖北籍毕业生建立台账,通过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院辅导员及时联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加强谈心、拉近距离,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心态和就业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家在湖北黄冈的市场营销专业姜盖雄对此感触颇多:“疫情期间,湖北大多数地方快递禁运,但是学校通过多方协调和沟通,成功给我邮寄了三方协议。我真的特别感动,感谢学校为我们就业做的细致工作。”
疫情期间,该校为未就业学生制定“一生一策”,进行精准就业帮扶。及时开通了“云端简历铺子”和“网上面试指导间”,通过电话、QQ课堂等方式进行简历、面试及求职心理调适等一对一指导。家在湖北宜昌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杜锐,由于前期专心考研而没能及时参加秋招,结果又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担心“毕业就失业”。疫情发生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梳理湖北籍学生名单,并和学院结对子开展专项帮扶工作,主动联系杜锐,给了他很多就业指导和建议。
“我前期没有求职经验,又头一次经历线上求职,一头雾水。通过参加学校学生就业中心举办的‘一对一简历修改’就业指导,我收获很大。”杜锐说。其间,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王晓琼老师对杜锐的简历进行了全方位的修改,不仅帮他理清了制作简历的思路,还让他对制作简历有了新认识。杜锐说:“通过分析企业简章来呈现不同重点,让简历变得清晰,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老师还让我重新进行了个人经历梳理,找到了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我面试的帮助特别大。”很快,杜锐拿到了中建集团的聘用通知书。
以质取胜,好酒不怕巷子深
“谈了多少遍,我不记得了,但是我带的每一名毕业生的情况和想法我都清楚。”像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游应红一样,全校174个毕业班的44名辅导员,从元宵节前疫情防控比较吃紧的时候就开始全天候为毕业生就业谋划职业生涯、联络企业招聘、指导学生面试。不仅如此,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局面,从辅导员到班主任、从任课教师到学业导师,从课堂授课到课外指导、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全程帮助、指导学生就业。“老师非常重视企业实习和实战,鼓励我们积极主动寻找工作机会,让我们‘跳进水里学游泳’。”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金涛在专业教师李世宝指导下,大四期间到青岛鼎信公司进行实习锻炼,最终得到单位肯定并顺利签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制订服务山东行动计划,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面向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与山东企业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与兖矿集团、京博控股集团等地方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建能源学院,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
“好酒不怕巷子深。我们要培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愁就业。”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所言,学校把培养高质量人才、培养国家急需的专业人才作为就业的前提,积极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不利情况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就业工作逆势上扬,实现了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