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魅力与育人功能实现“双赢”
青岛中小学生多了两本新“教材”
本报讯(记者 孙军)8月31日,青岛市120万名中小学生喜迎秋季新学期。除传统教材,全市中小学生的书包里多了两本新教材——《劳动教育(实验)》和《青岛市小学生三点半实践教育丛书》。充满趣味的两本教材既将育人功能蕴含在动手能力培养中,又分别有所侧重,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魅力。
怎么整理书包,怎么钉纽扣、缝补衣服,怎么种龙葵,怎么确立职业规划、撰写创业策划……秋季新学期的中小学课堂上,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自创编写的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 教材正式启用。
在《榫卯结构》一课中,学生能了解榫卯结构在中国的历史传承,感受建筑之美以及悠久的木工文化和工匠精神散发出的魅力;《职业体验》单元选取了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的事迹,让学生体会职业无贵贱,平凡的岗位同样蕴含巨大的价值;在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环节,更多体现的是山东省的名胜古迹资料;社会实践方案的设计中则渗透青岛海洋特色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家国情怀……教材的编写细节蕴含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柴清林告诉记者,编辑出版的《劳动教育(实验)》教材覆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各学段的教材均有4个模块。小学每册分为“劳动培养习惯、劳动传承文明、劳动发展智慧、劳动奠基未来”4个模块,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为主,侧重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和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初步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意识。中学每册分为“劳动培育技能、劳动创新思维、劳动助力成长、劳动奠基未来”4个模块,主要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以生活教育为辅,让学生经常参与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鼓励创造性劳动,还要围绕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党团活动等,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为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全市组织开展了劳动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其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以往,青岛市实行小学生免费课后托管,看护教师大多是看学生写作业或组织在操场上活动。从本学期起,该市小学生课后托管有了统一教材《青岛市小学生三点半实践教育丛书》。这套丛书是青岛市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历经两年时间编写的,也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编写的小学生实践教育指导丛书。青岛市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主任聂麦花告诉记者,这套书不但适用于学生,家长也可以在里面找到生活窍门,比如怎么整理房间、收纳衣物等。整套丛书包括传统艺术、手工艺术、电子信息、影像技术、海洋科学、生活技能六大类课程;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共计6套40本;其中,一、二年级各4本,三、四、五、六年级各8本。
丛书里有偏重培养劳动技能、动手能力的手工纸艺、釉上彩绘、软陶、烙画、篆刻、烘焙等,也有和科技教育相结合的内容,如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电脑绘画、简易图形编程、图片处理技术、光纤动画、3D打印等,还有传统文化项目,如制作“民族娃娃”、中草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