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起来
——滕州市姜屯中学开展吟诵教学侧记
古文公台上,巍巍古殿,飞檐碧瓦,千年唐槐郁郁葱葱。“大殿”之前,众多身着雍容典雅汉服的“学士”吟诵着《礼记》《论语》和《诗经》;文公台前,一群“儒士”手捧书册,讲述着“仁”,吟咏着“礼”……看到这样的画面,不了解的人还以为穿越到了春秋时代。其实,这是滕州市姜屯中学汉韵吟诵社的学生正在表演吟诵剧。
“吟诵是古诗文的传统读法,也是自古以来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该校校长张庆坦说,姜屯中学不但将吟诵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还将其融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成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吟诵,让学生更有灵气
文公台位于滕州市西南7公里的姜屯镇滕城村,为战国时滕国国君滕文公所筑,故名文公台,后世曾名曰“灵台”。滕文公按孟子“政得其民”的主张,“施善政”,政绩卓然,因而古滕也被誉以“善国”的美称。
距文公台约两公里的姜屯中学是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多年来,该校结合属地文化开展善文化教育,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拓展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内容。为此,该校在加入中华诗教联盟、中华经教联盟、传统文化戏剧课程联盟等“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主题联盟学校”的基础上,开设了吟诵校本课程,并成立了社团——汉韵吟诵社。
谈起吟诵,张庆坦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几名教师要参加枣庄市优质课评选,邀请滕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邱平前来指导。听完宋士振老师讲的古诗教学后,邱平感觉这个班级的学生很有灵气。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踊跃,诵读得挺有味道,对诗的理解也很深刻。” 邱平说,他总觉得这个班的学生与众不同。原来,是吟诵让他们对古诗文情有独钟。
张庆坦告诉记者,宋士振是一个吟诵爱好者,他班的学生会吟诵也是理所当然。
其实,宋士振结缘吟诵纯属偶然。3年前,学校安排他去宜昌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年会,在那里,他结识了全国吟诵专家徐建顺。
“年会上,那些吟诵专家精彩绝伦的吟诵震撼了我的心灵,颠覆了我的认知。要想学习古诗文,必须先学会吟诵。”宋士振说。
回来后,他在心中坚定了一个信念:今后教学一定要用吟诵的读法表现出古诗文的丰富意韵和艺术之美,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至乐”。
姜屯中学重视发挥宋士振的专业特长。汉韵吟诵社在宋士振带领下顺利开课了。第一节吟诵课,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从此,教学楼里又多了一种美妙声音,校园艺术节上又多了一类精彩节目。
目前,汉韵吟诵社由最初的一个团23人,发展到现在的5个团143人。如今,学生再想进入汉韵吟诵社,必须通过面试。学生身上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日益提升,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体验,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经典、熟读经典,并了解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他们把吟诵引入语文课堂,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为此,学校重视课堂教学改革,鼓励语文教师大胆将吟诵引入语文课堂的古诗文教学环节。今年暑期,该校又专门为吟诵团队骨干教师购买了网课,让他们参加线上培训学习。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课题研究。
宋士振刚开始教学生吟诵时,学生听了忍不住大笑。可是当他们也学着吟诵时,便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且越吟越有劲。学生的表现激发了语文教师的吟诵教学激情。在宋士振的影响下,现在已有5名教师将吟诵融入教学。他们教学古诗文时都要教学生吟诵,学生对诵读的兴趣更浓了,不论是朗读还是背诵,感情更加投入,语气、语调更富有感情和韵味。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
神圣使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根育魂的工程。”张庆坦说,传统文化教育重在体验。学校以传统文化体验馆为专门场所,相继开展了舞蹈、绘画、书法、陶艺、篆刻等活动,同时还开展了丰富的研学活动,不断拓展学生们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