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擦亮“向海而生”的人生底色 幸福树公益图书角落户山东师大 临邑县恒源小学家校联手推进“光盘行动” 快乐花生节 五莲中学为“轮椅女孩”排难解忧 信息快递 安丘市柘山小学把教育惠民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教育集团:校本课程让学生演绎自己的精彩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擦亮“向海而生”的人生底色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传统文化育人纪略

□ 本报记者 张雨潇

在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茶香四溢,琴声绕梁。讲台上,身着一袭碧绿茶服的教师在演示泡茶礼仪;讲台下,一群穿着时尚的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指导,认真地学习泡茶、饮茶……

而在茶艺教室旁边的妆容教室中,教师为学生们设计最适合每个人的眉形,其中不乏男生……这些看上去略显违和的画面,却是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明德学院日常教学中最平常不过的场景。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里的明德学院,到底是一处什么样的所在?

让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记者一走进明德学院,灰砖墙上篆刻的4个大字“明德尚能”就映入眼帘。“因明德而尚能”,其意深邃。

踏进明德学院,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处处青瓦木梁,以海草元素装点,古色古香的教室长廊让不少学生“一见钟情”,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学堂”。

“没想到学校里还有这种‘神仙’地方!”大二学生王昊然回忆第一次来到明德学院时感叹道。

据了解,在威海海洋职院,每名学生必须在明德学院修满4学分才能满足毕业条件,教育导向很明确,那就是希望每名学生都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向海而生,是我们学校的主要特点。我们学校旁边就是大海,专业也大都以海洋特色、工科为主。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固然重要,但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内在文化的涵养都是必不可少的。”该院院长张宗军说,“所以我们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其固本、生根、铸魂的作用,打好学生的 ‘人生底色’,为他们的终身幸福着想。”

2016年5月,明德学院正式成立。明德学院由德雅学馆、朝舞学社、敦行学苑组成,设有16个文化教学场馆,包括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区、非遗文化传承学习区、传统体育学习专区、学生作品展区等。

茶艺、书法、围棋、古琴、太极、捶丸高飞、渔家大鼓……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让明德学院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学院”。据了解,每学期初选课时,明德学院的课程总是首先被“一抢而空”,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许多学生因没抢到心仪的课程而感到遗憾。

“在明德学院,传统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枯燥文字。”一名专职任课教师说。

让传统文化“疗愈”学子心灵

梁翠丽是明德学院的负责人,也是明德学院的第一位教师,曾经有一名女生李文让她记忆尤为深刻。

李文曾是明德学院勤工俭学的学生,也是茶艺课的第一届学生。她不仅听课十分认真,做起清洁来也不懈怠,常常戴上手套、蹲在地上擦教室的地板。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表现得十分出色。这引起了梁翠丽的注意。偶然的一天,梁翠丽得知了李文特殊的家庭情况:母亲患病,无法自理;父亲残疾;七八岁起,她就帮父母干活。梁翠丽心疼不已,深知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才是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的关键。于是,梁翠丽在学习上不停地鼓励她,在生活上尽力帮助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李文变化很大。2016年冬天,明德学院第一次文化展演时,李文站在第一排,与老师进行了同台表演。从那以后,李文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职业的无限可能。在文化给予的能量和教师们爱的鼓励下,李文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成为一名教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信心。” 该院党委书记刘勤显说,“教育需要引导和陪伴,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尽全力,把学生们‘扶上马,送一程’,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据了解,明德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助教56人。其中,核心团队8人,外聘教师16人,兼职教师32人。他们承担了全院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每学年,明德学院都会接受全校各院系教师的“课程申报”,并组织专家一起审核试听,不断丰富明德学院的课程体系。

明德学院还经常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校地共建课程,依托“明德大讲堂”“明德读书汇”“明德茶会”等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沙龙、文化讲座活动30余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这些课程真的让人着迷!待上半天,就是一场修行,使人的心灵变得格外安宁。”读大二的轮机专业学生张伦说,“经历过这样的学习,再学习轮机专业,就能沉浸其中。”

梁翠丽告诉记者,海洋类专业学习需要“动”,明德学院教给学生们的是“静”,即心灵的宁静。一动一静结合,“疗愈”效果很明显。

让工匠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生根发芽

据了解,明德学院自启动至今,已开设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3种文化为主的通识选修课近60门,课程设置涵盖了生活常识、历史人文、专业文化、艺术、非遗传承等,系统化地规范了课程体系。目前,已有近两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明德学院的课程其实都是生活化的,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梁翠丽介绍说,“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文化中行走,带给他们完全不一样的成长体验与改变。”

“对我们职业院校来讲,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培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张宗军说,“‘尚能’需要‘明德’做根基。只掌握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文化的浸润,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我们开设的篆刻、绘画、书法等课程,实际上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

海洋生物与医药系负责人刘振华告诉记者,在学生群体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修习了明德学院课程学生的专注力和爱岗敬业精神都很突出。

“这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平台。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明德学院带给学生们的好变化。”张宗军信心满满地说,“未来,我们将持续发力,不断丰富明德学院的内涵和外延,为职教高地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文化育人经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