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做好“大党建”
——无棣县教体系统党建工作纪略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学高身正,立德树人。”8月17日,在滨州市首家教育工委党校,无棣县5个学科360名中青年党员教师正在进行暑期研训集体宣誓。这是无棣县抓好“大党建”,锤炼师德技能先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无棣县教体系统坚持外引动力、内激活力、改革发力、品牌强力、党建聚力“五力并举”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大党建”品牌。
阵地建设“全面覆盖”
按照“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理念,无棣县教体系统把党建阵地建设工作落到了教育教学细微处。
抓牢“双带头人”“双培养”工程,激活“红细胞”。无棣县委教育工委在各学校、幼儿园党支部(党总支)下再建立起若干个教师党小组,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双培养”机制。目前,无棣县各学校、幼儿园已建立起教师党支部57个,党小组152个。
与此同时,无棣县教体局先后投入117万元,建成能够满足“百人学习、百人就餐、百人住宿”标准的教育党校1所,对全县教育干部和党员教师进行党性教育,开展党员“淬火”工程21期,培训党员教师1000余人。两名党员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小泊头镇中学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信阳镇中学党支部获“省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
出台五级“胜任力”量规,为教师架起上升的“梯子”。该县教体局出台针对党员教师的五级“胜任力”量规评价机制,从学生观、领导力、变革力、影响力4个方面,分为卓越、优秀、转型、稳态、不胜任5个等级,为教师架起上升的“梯子”,抓好教体事业的“脊梁”建设。
聚焦基层一线,大张旗鼓地表扬先进、弘扬正气。近年来,通过深度挖掘党员和教师的感人事迹,全县共集中命名103名教师为“立德树人模范教师”“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如:局机关党支部巩文元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伊朗患者增进中伊友谊的奉献精神,车王镇五营学校党员教师蔺春燕十几年如一日扎根民族教育事业的忠诚精神,等等。
核心工程“靠作风说话”
无棣县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兴岭说,在扎紧制度笼子的基础上,通过“正思想、立规矩、严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直是擦亮全县教体系统“大党建”品牌的核心工程。
正思想,打造忠诚队伍。自2017年9月起,全县教体系统开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学高身正,立德树人”大讨论活动已成常态。通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局机关工作人员在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廉洁守纪5个方面“照镜子、正衣冠”,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目前,全县教体系统90%的党员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和业务标兵。
立规矩,夯实制度根基。县教体局2017年10月出台了《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试行)》。要求各学校对人事调整、规划建设、大额支出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民主研究才可以拟定,并按规定程序第一时间上报。在学生资助、财务管理、招投标、职称评聘等监管风险点加大内审力度,防微杜渐。截至目前,共对139件学校重大事项进行了评估把关。
严管理,坚持惩前毖后。通过出台完善《进一步治理有偿补课实施意见》等约束性文件,要求局党组、各基层党支部(党总支)善做“婆婆嘴”,时时刻刻给党员、教师讲党规、讲法纪;同时练就一双“医生腿”,对违规违纪者,在严肃惩处的同时,跟上思想教育和安抚工作,用组织的关爱引导其迷途知返。
不拘一格锻造“红色接班人”
“学生受益,群众满意”是无棣县教体工作的出发点。近年来,全县通过打造“红色教师队伍”和实施“红色接班人工程”双线并进,努力把红色基因根植于师生心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7年7月,无棣县在县第三实验学校率先启动“红色接班人工程”试点工作。坚持“把准宗旨、不拘一格、多元开展”的原则,做好“三结合”工作,即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落实《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指导纲要》相结合,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和师生良好习惯养成相结合,并建立了“政治合格,品行优秀”综合评价机制,把“红色接班人工程”与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确定了棣州希贤学校等5所“红色接班人工程”样板学校,力求让全县学校“学有标准、干有榜样”,把“红色基因传承”活动推向了深入。
2018年,滨州市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现场推进会议在无棣县召开,无棣县“红色接班人工程”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点赞。同年7月,无棣县开展“庆祝党的生日,唤醒入党初心”七一红歌快闪活动,社会各界人员共同演唱红歌,“共做红色接班人”活动成功举办。2019年,无棣县第三实验小学学生自编自演的话剧《红色接班人》获全国特等奖。
“无棣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路子走得对、走得正,孩子们有幸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成长,作为学生家长,我们很放心。”学生家长张崇云女士动情地说,“我相信,孩子们将来都会成长为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红色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