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传承家风
我的曾祖父徐镜心生于耕读世家。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史记》“四书五经”以及宗教、音律、法律等书籍均有涉猎。他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1901年,曾祖父考入烟台毓才学校;1902年,考入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1903年,曾祖父获官费东渡日本深造,在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被留日学生推举为山东同乡会会长。
1905年,曾祖父在东京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相识、相知,结为革命同志。是年7月,曾祖父成为同盟会章程起草委员会委员。8月,曾祖父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共建中国同盟会。曾祖父成为同盟会国内5个支部中之一的北方支部长兼山东同盟会会长,涉及8个省,蒙古、直隶、山西、陕西、山东、辽宁、黑龙江及吉林省。年底,曾祖父回国,并制定了革命初期的规划,从教育入手,启迪青少年心智。曾祖父变卖了家中百余亩田地,创办新式学堂。1906年春,“明新学堂”及“坤元女校”如期开学。坤元女校是当时胶东最早的私立学校。学校门口的楹联“名人论道贯今古,新教育学兼中西”,诠释了曾祖父的办学宗旨。
在学校,曾祖父宣传新思想,倡导男女平等,并亲自创作了校歌:“五色彩旗飘飘扬,铜鼓喇叭咚咚响。众英雄,整衣装,齐听号令向前方。中国人,要自强,好河山,不许洋人抢。好少年,爱国家,保卫祖国和家乡 。”在学校,曾祖父倡导新思想,践行新风尚,号召全校男生剪辫子,女生放足,废除陈规陋习。
把明新学堂及坤元女校安顿好后,曾祖父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烟台,与革命党人在芝罘区西郊通绅岗筹资创办了当时胶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东牟公学”。在东牟公学,曾祖父创办了《渤海日报》,宣传进步思想,推动社会进步。1914年4月14日,曾祖父因坚决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卖国求荣,被袁世凯杀害。
转眼到了1918年,祖父徐锦章继承父亲的遗业,执教于明新学堂。受家庭的熏陶及影响,他接过教书育人的接力棒,以实际行动传承师道。明新学堂独树一帜,不收费用,四人一组的大连桌、大连凳全部由学校提供。周围村的学生纷纷入学明新学堂,两个复试班学生的数量增至近百人。在明新学堂的带动及影响下,黄县(今龙口市)进步人士纷纷行动起来,出资办学。一时间,黄县学校数增至十几所,是胶东孩子入学率最高的地区。后来,祖父患上了疾病,家庭经济每况愈下。他一边忍受疾病的折磨,一边坚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明新学堂开办了近半个世纪,培养出许多爱国志士及祖国建设的生力军。
我从小喜欢跟随祖父,有时还吵着闹着让祖父讲故事。那时,虽然很小,好多事也搞不懂,可那些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1976年,我高中毕业了,面临着就业的选择。当年,我们年轻人最喜欢的职业是军人,就在我计划要报名入伍的前夕,镇教委领导要我去学校报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三尺讲台,一干就是40多年。我执教的学校原名叫黄山联中,后更名为黄山中学。2013年,为纪念曾祖父为教书育人作出的贡献,龙口市委决定将黄山中学更名为“镜心学校”。镜心学校更名后,我以“辛亥革命北方大潮舵手——徐镜心”为题,编写了镜心学校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