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平阴县孝直小学 构建“生活+”思品课程新样态 青岛市与青岛大学共建青岛医学院 红色基因代代传 阳信县学生享免费研学 “大碗”与“小碗”的对话 我省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大礼包”真货满满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

平阴县孝直小学 构建“生活+”思品课程新样态

□ 通讯员 王鑫 杨柳雪

编者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 见》,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报从本期开始,开设《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栏目,展示我省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方面的新举措、新做法、新经验,推动全省思政课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们将德育纳入课程建设,开发、实施了育人目标指向鲜明的‘生活+’思品课程。”谈起学校思品课程的建构,平阴县孝直小学校长闫兴颖这样说。

近年来,该校以破解学校困境为切入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生活+”思品课程体系的鲜活性和时效性,提供了小学思品课程生活化新样态。

品行养成,理出“生活+”主线

差异就是资源,困境就是价值。据闫兴颖介绍,“生活+”思品课程的设置来源于学校发展的实际困境。自2013年以来,学校经历了3年3次合点并校,形成了在校学生1318名、33个教学班的规模,是迄今为止平阴县最大的农村学校。学生走读半径超过两公里,走读生900多名,占总人数的69.7%。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学生不得不在校就餐并乘车上下学。这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点和学生管理的痛点。他们顺势而为,以“就餐和乘车”为落脚点,将“生活+”思品课程建设纳入学校发展顶层设计,理出了“生活+”良好品行的思品课程主线,力促德育目标落地见效。

“生活+”就餐,做实文明习惯养成

学生自主取餐——齐诵感恩词——文明用餐——有序离开。在学校偌大的餐厅里,1000多人的就餐场面规范有序,令人感慨不已。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学校围绕“就餐+文明微课堂”,突出“温馨、自主、精细、感恩”主题,设计了思品课程“我是最美用餐小标兵”。课程涵盖“文明入座”“文明就餐”“文明离座”“饮食文化”“卫生保健”“合作互助”等内容,规范了学生的就餐流程。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形成了“餐厅四部曲”管理模式。坚持“用课程指导生活”的原则,通过开展“我是厨艺小达人”“营养我搭配”等活动,将课程向家庭生活延伸,并固化为学生的生活习惯。结合驻地孝直镇的“孝”文化,创编《餐前感恩词》,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感恩他人,将课程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延伸,并内化为精神品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校将餐厅就餐的管理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上了名副其实的 “小厅长”。整个就餐过程分工明

确,文明、有序、高效。

“生活+”乘车,做活流动的课堂

放学时间到了,10多辆校车依次排开,同乘一辆车的学生有序上车。年龄小的先上车,年龄较大的紧随其后,而且每名年龄小的学生身边都坐上了一名年龄相对较大的学生。“这样乘车有两个优点:一是突出文明乘车,二是便于大的照顾小的。”闫兴颖解释道。

学校围绕“校车+流动微课堂”,突出“文明、自主、多彩、安全”主题,设计了思品课程“我是文明小乘客”。课程对候车、上下校车礼仪、安全知识、自我救护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形成了“校车三部曲”管理模式,即“文明候车”“多彩乘车”“有序下车”。在各村的停靠点,该校学生都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上车。他们不争不抢,文明、礼貌、有秩序,校车成为流动的课堂。学校将文化学科、人文历史、体育、音乐、品德教育融入校车课程,充分利用校车候车时间、行驶区间、车内空间、边角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诵经典、唱红歌、讲故事、做游戏,让校车成为现实版的“神奇校车”。他们从评价入手,探索建立了“2+3+6”评价模式,即校车管理员、“小车长”一体管理,对候车、乘车、下车的过程进行“车长评价、组长评价、组员评价”三级评价,紧扣“文明乘车、文明候车、文明上车、乘车礼仪、文明下车、安全自护”6点详细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流动的微课堂中实现自我成长。

“我们的‘生活+’思品课程,还有‘生活+’感恩、‘生活+’孝道等,逐步形成了‘阵地建设特色化、资源效用最大化、德育方式生活化、品德涵养全时化’的农村小学品德课程样态。”闫兴颖介绍说。该校日前入选了济南市首批“新优学校”培育校名录,“生活+”思品课程作为学校德育课题成功结题并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