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我省12个职教集团入选 传道授业 相融无痕 包振民院士当了二○二○级生科强基班班主任 聆听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济南市探索“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 用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指挥棒”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

传道授业 相融无痕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融课堂”建设侧记

□ 本报记者 孙荣光 通讯员 李红霞 闫勇

“您教会了我们一些学习和工作的方法与心得,您的见闻与见解启迪了我们对生活的思考。”“我认为,您应该继续保持这种严肃而活泼的教学方式。”……

一节物理化学课后,齐鲁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师戴肖南为自己的“德融课堂”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而备感欣慰。他说:“学生的肯定激励着作为教师的我们进一步加强‘德融课堂’的建设与实践。”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大力推动以“德融课堂”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了线下“123”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和线上“3+X”课程思政工作模式,通过评选“德融教学”好教案、“德融教学”好课堂、“德融教学”好教师,及时总结提炼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打造了一批课程思政金课,使专业课教学更有温度,大大提升了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机制创新,打造“德融课堂”品牌

该校是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牵头建设单位。为促使德育内容与学科专业课融合渗透,引导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自2015年起,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构建起了包括1个领导小组、2个指导文件、3类德育课程的“123”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该校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建立了完备的“德融课堂”好教案(好课堂)评审指标体系,先后设立教案(课程分析)质量、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预计教学效果等5项指标,每项指标分别按等级赋分。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引导广大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团队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加强德育内容与学科专业课的融合渗透,以评选指标引导教师主动开展“德融课堂”,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让德育“回归课堂,回归生活,回归常识”,让课堂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阵地。

对评选出的“德融课堂”好教案、好课堂、好教师,学校发文予以表彰,并将教师“德融课堂”情况纳入教师德育业绩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获评“德融课堂”好课堂的课程,其教学工作量按照1.5倍系数计算予以奖励;同时,将“德融课堂”好教师作为师德标兵评选的重要条件,并在以后的职称评审、岗位竞聘中优先考虑。

五育并举,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近年来,依托“德融课堂”教学实践,学校将“课程思政”理念、目标、方法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转化为教师丰富生动的教学实践和案例,构建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生命力的教育形态。

该校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机制。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对应关系矩阵、教学大纲等方面体现德育元素,全面开展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建设,将德育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具体课程设置方面,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文学修养、劳动教育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以劳动教育课程为例,培养方案规定,劳动课程安排不少于一学年,每个学期连续一周的下午上集体劳动课,连续两个学期,共2个学分。设立勤工助学岗位、高年级优秀学生助教岗位,保证每名学生4年内至少有10周参与劳动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与时俱进,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见效,教师能力是关键。为此,学校要求课程思政设计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事动态,贴近生活实践,与时俱进。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疫情防控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线上培训、教学督导、典型示范3方面引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探索,形成多效融合的“3+X”线上“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勇担时代使命,全力保障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为提高教师线上教学能力,该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注重化疫情危机为教学契机,通过直播视频进行“课程思政”专项培训,帮助教师全面挖掘、系统梳理蕴含在每一门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提高教师将价值引领、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能力。疫情期间,学校还开展了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优秀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以此深化“云”端“课程思政”,确保线上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掘课程育人功能,打造抗疫金课,构建线上与线下同步推进的双轨育人模式。

精准发力,构建典型示范引领机制

课程思政能否顺利铺开,典型示范和氛围营造很重要。为此,该校建立了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享和示范引领机制,经常性开展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在校内营造课程思政“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依托“德融课堂”及线上课程思政工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优秀论文征集、优秀课程设计案例项目评选、思政课程“金课”评选等系列活动,分类建设、全科育人、百花齐放,提升教师的参与热情。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设了课程思政专题网站,集中展示课程思政成果,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与研究。该校官网、校报、官微等宣传阵地也积极推送关于“德融教学”好教师、“德融教学”好课堂、“德融教学”好教案等相关推文,介绍德融课程设计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同时,还通过召开课程思政工作教师座谈会、设立课程思政宣讲台、开展线上线下工作坊等形式,实现“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方向,让“三全育人”理念深入人心。

作为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下一步,该校将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模式、内容、方法等进行现状调查,研究不同类别课程的德育体系、方案、实现路径及运行机制,引导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山东经验、山东样板、山东模式,打造课程思政新高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