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抵达“两情相悦”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融合纪实
1月9日,联想集团、中国电科南京第五十五研究所开发有限公司等17家知名企业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并向学校捐助5992.75万元。
众多企业何以如此青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受企业欢迎、令家长满意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行业共谋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构建起了“两情相悦”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专业产业融通:由1所到100所
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多探索都是超前的,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015年,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电科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以下简称CETC55)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这也是CETC55在全国第一所专业共建的院校。当时,学校看中CETC55行业领先、规模大、实力强的优势,而CETC55也中意于学校高质量的育人策略、稳定的人才供给模式,双方一拍即合。校企双方“相敬如宾”,共同演绎了一段校企合作的佳话:企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学校传递,学校向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专业建设与企业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很多工作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共同成立了云计算大数据职业教育集团,联合申报建设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同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标准、申报了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同参与国家学分银行试点,承办了云计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借助和利用校企双方优质资源,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推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帮助大企业发展生态圈,赋能中小微企业,形成了校企技术技能汇聚与社会服务机制。在融合发展中,实现了互惠互利、校企双赢。
5年过去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CETC55校企融合迈入了“两情相悦”的新境界: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助力学校成为“双高计划”A档建设单位,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成为“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站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高峰”;而CETC55通过与学校合作办学,在拥有大批企业和行业适用的云计算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全方位地切入职业教育领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高,共建院校由1所发展到现在的100余所。
现代学徒制:51.2%在校生入真实职场淬炼
徐迪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华住酒店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2019年毕业后,她进入华住集团,担任内控支持部内控专员。今年,她成为华住校企晋升速度最快人选。谈起自己的学习经历,徐迪感受最深的是“入校就是员工,学校就是职场”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2019年,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住集团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按照“多元协同、真实职场”的育人理念,探索实施了 “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阶递进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形成了招生即招工、双主体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教学管理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按照“双导师”模式,校企双方从人才培养、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定向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职场,学生适应企业需求、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的能力显著提升。像徐迪一样,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校的很多学生适应就业岗位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能力在校期间就得到了很大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据介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23个专业探索实施了现代学徒制。其中,国家级试点专业6个、省级4个、校级13个,受益学生占全体学生的51.2%。
“1+1+N”:名校名企育优生
9月28日,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场特殊的答辩正在进行。答辩项目是:西藏变电站点云数据数字模型还原。
来自该校电子商务专业的25名学生分5组进行了答辩。前4组按部就班、条分缕析,很好地完成了答辩任务。第五组学生独辟蹊径,不但应用了3Dmax、UE4等软件,还从运用无缝贴图、透贴等技术提高模型制作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答辩和演示。结果出来后,他们获得第一名,并获得奖金8000元。
这是一场由该校工商管理学院和慧科集团共同实施的实战化教学展示。慧科虚拟现实教育业务部总经理肖尧介绍说:“作为虚拟技术行业的领跑者,2019年10月,我们与学校合作共建视觉营销产业学院,引进了不同难度的教学和实战项目,西藏变电站点云数据数字模型还原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还会有雷克萨斯U14场景项目等,以此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为其未来就业打好基础。”
“像这样的实战和项目教学,每天都在不同专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我们实施了‘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形成了‘1+1+N’的校企融合模式。”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汤晓宁介绍说,该校形成了“1个专业(群)+1个龙头企业+赋能N个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融合的“两情相悦”。
据介绍,截至目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所有专业都实施了项目案例教学,涉及企业近100家,为全省乃至全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名校名企育优生”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