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天赋潜能 成人之美

第4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4

天赋潜能 成人之美

——访济南市天成路小学校长姚晶

□ 本报记者 魏学成

姚晶,济南市天成路小学校长,济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创新型校长、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优秀教师、济南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天桥才俊”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了“小学各学科优质课堂中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同伴心理辅导的实施内容与途径”等十几项国家、省、市级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多次在山东省社会心理年会、济南市心理学科研究大会等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研究成果《天天成长100问》《爱生学校前侧报告》获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余篇。

济南市天成路小学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学校坐落于泉城济南小清河畔的南北丹凤街上,古朴而典雅,低调而又富有内涵。受惠于深厚的齐鲁文化,得益于泉水之灵秀,凝聚着丹凤朝阳之美好寓意,学校集仁者之大爱、智者之慧思,走出了一条“道法自然”的“天成教育”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成为一所深受家长及社会信任、师生喜爱的区域名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国家级书法教育实验学校、首批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

近日,本报记者对该校校长姚晶进行了专访,请她为我们解读、阐释“天成教育”的深刻内涵。

优秀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记者: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命脉。学校因优秀文化的滋养得以提升,文化因学校优质而绽放光彩。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发展之基,指明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天成路小学作为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可以说拥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70多年持续稳定的优秀文化传承,一直影响、推动着学校的稳步发展。

姚晶:您说得太对了!优秀的学校文化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的魅力在于其文化。如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彰显的就是文化的深刻内涵。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学校之间的区别在于办学特色,在于学校文化的彰显和精神风貌的展现。

记者:据了解,天成路小学一直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既尊重历史传承,又重视创新进取,打造出独具特色、符合学校实际、引领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可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姚晶:好的。天成路小学既然名为“天成”,在打造学校文化方面,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紧紧抓住“天成”两个字做文章。

《庄子•寓言》有言:“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七年而天成。” 天成,即合于自然,强调天性自然,崇尚天真无为、大朴不雕的生命本色。而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尊重生命,顺从天性。这种观点在历史上就有深厚的传承。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提出“童心说”,清代袁枚提出“性灵说”,而黎培敬先生力倡“存性”之说。我们继承先贤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了“天赋潜能、顺承天性、成人之美”的办学思想,形成了“顺承天性,多元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师生共同发展”的“天成教育”体系。

“天成教育”,焕发学生内在生命力量

记者:“天赋潜能、顺承天性、成人之美”,这3个词语提炼得太精准了!先说说“天赋潜能”,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潜能。坏的教育,是忽视学生本身的潜质,一切重打锣鼓另开张,推倒重来;好的教育,是发现、尊重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循着生命内在的轨迹去发展、完善,让生命内在的力量充分焕发出来。“顺承天性”让我想到了老子的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迁移到教育上来,就是我们要顺应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本来的样子,顺应其天性的发展,顺势而教,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活泼地成长。而“成人之美”,体现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更是管理者、为人师者助力他人成功,为他人成功鼓与呼的胸襟和气魄!

姚晶:您解读得太好了!“天成教育”体系分为4个方面:顺承天性,多元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师生共同发展。

第一,顺承天性。小学是儿童自我发展的初始阶段,心理、生理与人格均处在变化阶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顺天性而育人,让学生保持自然纯真的心灵,练就强健的体魄,逐渐形成稳定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授之以渔,积极发展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善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法,肯定好品质,强化好行为,形成好习惯。以自然之法,于细微之处,激发学生天性中的真善美。

第二,多元发展。我们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天成教育”的理论基础,倡导创设使每名学生“各得其所,皆有所成”的教育模式,开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校课程,让学生肯定自我能力,享受学习乐趣。实施个性化发展策略,发展兴趣小组、培育特长,使学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和审美能力的人,成为具有无穷发展潜力的人。

第三,遵循教育规律。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立了科学多样的评价机制,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寻找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并且引导、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与爱好。

第四,师生共同发展。“天成教育”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绿色教育理念。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天性中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一步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此过程中,我们倡导通过“开放、成长、感通、成全”唤醒教师自身内在生长的力量,让每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己,并彼此成全。教师进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成就属于每名学生的那份“最美好”。教师与学生一同积极主动地努力做一条常青藤——因不断更新知识而长青,因不断丰富教育智慧而长青,因不断提升教育境界而长青。

三管齐下,让“天成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记者:正如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天成教育”真正做到了顺应天性,立己达人,成人之美,美美与共,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和谐气象、发展势头。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天成教育”是如何落地实践的,有哪些新的特色?

姚晶:我从3个方面来谈吧!一是以管理理念聚人心,二是以课程改革提质量,三是以品牌建设促发展。

我校的管理理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分布式课程领导力引领学校发展。这里所说的“课程领导力”并非行政领导力,而是教师的专业领导力,我们也称其为“赋能式课程领导”。“赋能式课程领导”主张发展每一位教师,使所有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改进教学,并对他人产生引领与影响,从而使学校成为课程研究生生不息的场所,使学校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其次是“宽和有度,自主发展”的管理原则。宽和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作为与“严格”相对的管理方式,它给予教师们充分的尊重、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教师们感受到理解与信任,唤醒心中的自觉与自律,激发起主动工作的热情。宽松民主的人文化管理,让天成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感受到“规则意识、心灵自由”。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呈现出浓厚的人文氛围和良性的竞争态势,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记者:“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是作为管理者的智慧,也是作为一校之长容人容事的雅量与胸襟。

姚晶:正是因为全校师生凝心聚力,才为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我接着谈第二点:以课程改革提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所拥有70多年历史的老校,天成路小学始终与时俱进,处于不断革新中。面对教育的新形势,经过深入学习探讨,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精密筹备,开启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征程。近一年来,紧紧围绕“课程三景”——指向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规划,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期课程纲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我校进行了扎实的实践和探索。

第一,制定一份可行、可计量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期课程纲要”。学期课程纲要是指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学材(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学期课程纲要不同于传统的学期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计划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制定的学期教学进度表,往往只见进度,不见教学;只见课文,不见课程;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学期课程纲要则是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整体规划,是一个学期的“教学地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学的起点是什么、教学的目的地是哪里,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让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不走偏、不盲从、不随意,始终“不忘初心”,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绘制一学期的“学习地图”。教师把制定的课程纲要和学生分享,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学习地图”。“学习地图”是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做的学期规划。“学习地图”如同一份简明实用的“旅游攻略”,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目的地是哪里?为了顺利到达目的地,准备借助什么交通工具?沿途会经过哪些地方?最后,有哪些收获?通过一张“学习地图”,让人一目了然。绘制“学习地图”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手段,同时引导学生建立规划意识,学会自我管理,进而学会做学年的学期规划,甚至会做更长时间的学习规划。这样的训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进一步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是在为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奠基。

第三,提炼一个学期的学科“大观念”。学科“大观念”是指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学科本质、能将学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关键的、特殊的概念。教师具备了提炼学科“大观念”的能力,也就拥有了统揽全册、全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全部教材的能力,就能够站在课程的高度,精准把握每个学段、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在指导和陪伴学生学习时,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直奔终极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学科“大概念”的提炼,要把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设计的重点,达到以高阶知识带动低阶知识学习的目的,把知识学习的过程上升为创造的过程。因此,“大观念”的提炼可以说难上加难。可喜的是,经过不断地研讨、碰撞、磨合、修订,目前各个学科本学期的“大概念”提炼已经全部完成。

第四,进行大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华东师大教授崔允漷认为:大单元设计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以结构化、情景化的知识和实践性、主体性、项目式的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和核心素养的生成,并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站位,改变教师的格局。“大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摈弃了以往知识点散乱、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项目”“课题”“任务”的形式呈现,是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逆向课堂教学设计。目前,教师们边学边做,边实践边探索,“大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得以不断完善。

记者: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探索必将给学校带来新的跨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一所学校能做到这一点,就会成为最受社会认可、家长欢迎的优质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你们无疑已经走在了许多学校的前面。在“天成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学校还有哪些卓有成效的措施?

姚晶:我一贯的观点是,学校文化建设不追风、不赶时髦,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亮点、特色,有自己的教育品牌,惠及学生,惠及教师,引领学校整体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天成教育”的一个特色、一个品牌。

家长们爱孩子,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家长忙于生计,陪伴的缺失加上“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致使教育管理方法不得当,从而造成学生与家长甚至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种“爱的困惑”正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于是,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认真筹备,2000年,学校开启了“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沟通机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省级课题研究。如今,围绕 “天赋潜能、成人之美”的育人理念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们已经坚持了20年,建构起了由育心课程、育心德育、育心课堂等组成的育心教育文化体系。

第一,“架心桥”——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学校依据6-12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聚焦不同年龄段呈现出来的情绪问题,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心桥》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读本。读本内容以“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与他人关系的管理、集体认知、集体关系的管理”6个维度为基点,分为3个领域:“做好自己”“和谐相处”“融入社会”。《心桥》读本经过了省、市专家的论证,我们先后对读本进行了两次改版更新,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变化。

第二,“启心智”——深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沃土。

我们将课堂作为开展“基于全体的连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授课计划,每周一课时,由专兼职教师任教。课堂教学以《心桥》读本为蓝本,聚焦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共性问题,并关注某一特定时期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变化,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植学生积极品质为主要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针对三年级学生情感不断丰富、不断深刻,但是稳定性不强的特点,我们开设了“做情绪的主人”一课,采用调控方式,让学生在认识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排解不良情绪的几种方法,如转移法、放松法和宣泄法,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增强学生情感的控制能力。同时,开展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觉察自己的情绪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进而为发展、升华他们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做铺垫。

第三,“亲体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体验活动。

每年5月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这是学生们最为期待的时刻。学校依托校园网、校报、宣传手册、校内电视和广播等载体,宣传心理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通过举办讲座、团体游戏、手抄报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在活动月期间,我们会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普测。对低年级学生采取绘画的方式,中年级学生采取瑞文标准测验,高年级采取MHT标准量表测试。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开展“心理团体游戏专场”,学生们分组参加“同舟共济——长板鞋”“跨越雷区——合作过障碍”“滚滚向前——报纸车轮”“鼓动人心——同心鼓”等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团体游戏活动;开展对学生、教师、家长的团体沙龙、专题讲座、体验式辅导……活动拓展了《心桥》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空间,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目标。

第四,“真接纳”——实施面向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们开设了各种咨询方式。

个体咨询: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每天下午3:30以后随时接待学生面询。

跟踪面询:建立“个案跟踪辅导档案”。对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情绪障碍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辅导,每月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

软件自询:学校创新开发了“天天成长100问”互动式自助咨询软件,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咨询。

团体辅导:开展以游戏式、体验式为主的团体辅导活动,小组沙盘辅导,心理健康社团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团体辅导活动。

危机干预:当突发学生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处理的事件和遭遇时,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力求使危机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解决,并提升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

第五,“深研究”——做基于学生个体的案例分析。

开展定期的案例分析与交流活动,聘请专家一起研讨,帮助教师进一步评估学生存在的问题,探讨辅导的方式方法。案例分析使“无条件的接纳”真正落地,使关注学生成长的德育工作真正指向每名学生。

第六,“重感受”——改革教师教育理念及方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将人的感受摆在第一位,强调人的内在感受和情绪对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并强调教育者对学生感受接纳的重要性:“接纳当事人,把他的感受、态度和信念作为他真实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实接纳下来,才是在协助他变成一位个人。”由此,我们引导教师改变原有的以理性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在与学生相处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倾听。通过倾听,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安全;通过倾听,了解学生外在行为背后的需求,帮助他们搭建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第七,“最同心”——实施家校“心桥沙龙”计划。

“心桥沙龙”计划通过“五个一”家校工程——一期家长学校、一次家校联谊、一张《汇爱小报》、一份《天成心桥家教导报》、一次汇心家访具体实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正确的育子方法,解决亲子关系中的棘手问题。

实践证明,“天成教育”促进了学生的真实成长,提高了学生自我认知和适应能力,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学会面对今后的选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实施情感教育的能力得到提升,在自我归属感和价值感增强的同时,也更加爱学生、懂学生,愿意通过自身的成长带动、影响学生的发展,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家校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了互相理解、双向沟通的良性机制,家长对学校的工作给予更多支持,形成了教育合力。

近年来,我校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心理健康辅导站;先后两次承接济南市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多次在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成为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窗口;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落户我校。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中国妇女报》《大众日报》等媒体都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2018年,我校以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复核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申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执守“天赋潜能、成人之美”的育人理念,坚持以生命发展为核心,张扬生命的个性,凸显生命的灵动,开启生命的智慧,让教育与生命同行,“打造一所让师生心灵绽放的学校”,是天成人不懈的追求。

未来已来,我们永远在路上……

学生们与国旗亲密接触

朱笑媛老师在全国情感教育年会上执教现场课并获特等奖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