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激活”青年教师成长的动力 做一位有水平的校长 做一位“三知”校长 让课程催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成功自救背后的安全教育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激活”青年教师成长的动力

□ 威海环翠国际中学 鞠伟

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也关乎教师自身的价值实现和教育追求。而要促进教师快速成长,需要唤醒其生命成长的自觉,激发其专业成长的动力,通过有效的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赋能。

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就是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式方法很多,但适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的才是最好的。我校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逐步摸索出一套富有成效的培养机制,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杜威指出:“要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才可能改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管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皆是如此。作为校长,我所期待的青年教师的状态应该是这样的:思想丰满、纯粹,精神高度自由,会为了事业的发展而充满激情、两眼放光。那么,这种“光”来自哪里?应当来自对学校和职业的高度认同,来自自我实现所获得的快乐和陪伴学生成长所获得的幸福感,更来自与团队同生共长获得的价值感。而要实现这一愿景,必定离不开“爱与尊重”的氛围营造。这种氛围的营造,首先需要校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为激励、唤醒和鼓舞的力量至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从不吝惜鼓励与掌声,总是竭尽所能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哪位教师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校总是想方设法帮一把;有一位教师想去北京看画展,以提升自己,学校予以全力支持。学校每学期举办两次青年教师主题研讨沙龙。在这样的研讨交流中,我了解了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们分享名师成长的故事,不仅给他们加油鼓劲,而且帮助他们规划专业发展之路。学校还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让青年教师找到归属感,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学校在确定一个愿景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其与教师诉求的交叉点。

学校经过统计发现,82.56%的教师具有强烈的发展意愿,44.19%的教师渴望成为省、市级名师,74.42%的教师感觉急需提升专业技能,46.51%的教师期待在教科研方面有人引领。正是因为听到、听清了他们的心声,学校才有针对性地打出了“组合拳”。比如,针对新教师,建立封闭集训、跟岗入职制度,从校园文化、师德师风、积极心理、课程课堂等方面全面领航;实施青年教师成长“321工程”,即每周听名优教师或骨干教师的课不少于3节,每月参加解题、出题能力测试,每学期参与课堂大赛。除了专业能力的提升,青年教师的成长更需要精神文化的引领。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引导每位教师书写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我的教育观”宣讲。同时,将评价标准前置,学期初就把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制定成分级标准,让他们从一开始工作就可以对照标准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再如,针对青年教师资源整合能力有限的问题,我们沿着“集体教研——统整开发——审核修正——前置推送”的路径,初步完成了教材同步资源、中考专题复习资源、“创新+应用”项目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实物等各种类型。遵循“提高认识、激活内在动力——提供平台、促进不断发展——发挥优势、融合教育过程——不断提炼、形成独特风格——专题宣讲、推广可复制经验”的流程,激励青年教师不断创新,尽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很多青年教师反映,最让自己头疼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不知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刚走出校门不久,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尚不成熟、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他们来说极为重要,也是他们需要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我认为,教育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关系学。很多时候,师生关系一变,奇迹就会出现,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种驱动力。为此,我们将师生关系当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一项重要课题进行研究。第一阶段,我们主要以“研(钻研业务)、言(语言温和)、眼(眼神关切)、颜(和颜悦色)”四字诀为指引,从教师语言、行为、课堂、作业等方面制定和谐师生关系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在实施评价的同时,善于捕捉和谐师生关系的美好瞬间,在青年教师层面广泛进行交流、学习、分享,在师生间架起理解、信任的桥梁,让教师尊重、关爱学生,让学生爱上教师,甚至把这种“爱”的感情投射到相应学科的学习上来。第二阶段,致力于追求教学相长、彼此成就的美好境界,着力培养“四力”,即研究力、学习力、引领力、创新力。在培育学习力上,变“会”为“训”,将级部会、教研组会、班主任会打造成良好的学习平台,邀请骨干教师围绕课程建设、学科特色打造、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等主题,与青年教师一起进行共生式学习;组建“幸福国中人”读书联盟,每月邀请一位青年教师作为“国中领读者”,进行交流、分享,引领青年教师开展专业阅读,提升其综合素养。同时,引导青年教师运用研究教育艺术,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愿意学、善于学。第三阶段,主要借助大数据、心理学、脑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及工具,采用专家讲座、主题培训、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专业测评等方式,推动师生关系走上科学化轨道。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师才能更舒心地投入工作,也才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校长名片

鞠伟,威海环翠国际中学校长,曾获威海市十大教育创新校长、威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威海市教学能手、环翠区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环翠区名校长等称号。始终将陶行知先生的“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箴言,致力于建设和完善以“润泽润美”为核心的生命化教育体系;主持国家及省、市级课题10余项;著有《润泽生命 润美人生》一书,发表治校经验类文章10余万字。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