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初探
语法教学贯穿整个初中英语教学的始终。语法“grammar”在英文字典中的解释为“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change their forms and are combined into sentences”。学习英语需要遵循和掌握英语这一语言的构成规律,这也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一条捷径。因此,语法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应用英语具有重要作用。
走出语法教学的误区
目前的英语语法教学存在两个误区:一部分教师认为语法教学就是知识结构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记住一条条汉语转换过来的语法规则。语法翻译法曾占据英语教学几十年的主导地位,很多一线教师也是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在语法教学上多以“填鸭式”为主。教师梳理出每个语法项目的重要规则, 罗列出大量例句进行操练。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写得满手的粉笔末,擦了一黑板又一黑板,腰酸背疼;学生埋头抄笔记、背定义、背公式。沉闷的课堂、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了只会做题不善交际的“书呆子”。人们给这种英语教学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哑巴英语。新课程改革后,还有一部分教师谈“讲”色变,对语法知识特别是汉语的讲解避而不谈,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下达到语言的交际性即可,课堂上不讲语法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脱离固定的句子后连个完整的句子都不会组。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根基,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作支撑,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英语学习只会越来越艰难。
提升对新课标的认识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法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新课标下,我们要改变的是教学的方法而非教学的内容,我们要转变的是教学的观念而非教学的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要遵循新课标的理念,先感知后理性,即感受—观察—发现—讨论—讲解—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通过分析和讨论,发现和归纳语言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知、体验语言,很好地理解语法点的用法和内涵,达到 “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的目的。
找出应对新课标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求知欲也特别强,而学习效果与兴趣有很大关系。现在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施,通上了网络,教师课前可以搜索一些小视频、英文歌、图片等,为学生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情境感知语法,使新知识更加形象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新课标倡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通过设计多层次的任务,营造多彩的任务执行环境, 给予学生充满情趣的输入,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活动来达成语言学习目的。
母语是最有力的辅助。所有语言都有触类旁通之处,我们不需要特意去掌握母语,而可以巧借母语来学习英语特别是学习语法,让母语成为最有力的辅助手段。如:英语的元音和辅音与汉语的韵母和声母;单词的词性、句子的成分等。关注差异,让学生习惯英语式的汉语。我们还可以编一些汉语的顺口溜或小故事来辅助学生记忆语法规则。如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最高级的不规则变化:一个孩子少(little),两个孩子多(many/much),两个孩子虽然好(good/well),一旦生病都不好(ill/bad/badly),妈妈累得快饿死(worse),爸爸却跑得老远(far-father-farthest)。通过谐音,将单个单词连成一个诙谐的故事。事实证明,有时故事虽然有点牵强附会,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记忆效果特别好。
方法是最有效的保障。科学的方法能让教学事半功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教师应该心装课标,时刻不忘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
新课标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摸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乐意、更容易接受英语语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