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从“蛙溺温水”到“向远而行” 小学生的“别样”研学 恒记十八岁:成人与成长 胶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定期聘请非遗 传承人进校园 滕州市滨湖镇教育联区 抓紧校园冬季“安保线” 东营市东营区三中 “万象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莘县实验高中 “师德之星”月月评 寿光市纪台二中 幸福生涯教育提升师生幸福感 劳动“花”开动“钢城”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职 教 高 地” 建 设 看 山 东】

从“蛙溺温水”到“向远而行”

——淄博电子工程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纪实

□ 记者 廉德忠 通讯员 付琳 李丹

“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精气神儿足,教学方法专业灵活,工作主动性强,学校就会有活力。如何提升教师的精气神儿,是我们一直下大力气在做的事。”谈到这几年学校的发展,淄博电子工程学校校长白道德和他的“一班人”一再强调这一点。

近年来,淄博电子工程学校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从多个维度为教师成长、发展提质赋能,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温水煮蛙”引发的警觉

“温水煮蛙”出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科研人员将一只青蛙丢进锅中,锅里是沸水。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青蛙奋力跳到锅外。实验人员又把这只青蛙放进装满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温。当青蛙感到水烫时再想跃出水面,却已四肢无力,最终被活活煮死。

“这个科学实验非常符合我们学校曾经出现的一些情况。当时,部分教师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了戒备,在‘温水’之中沉溺而不自知。”白道德说。

原来,淄博电子工程学校是由原沂源县职业中专、综合高中、电大、教师进修学校、劳动技校等7所学校整合而成的一所多领域、多层次、多功能的职业教育学校。从1996年整合后,教师们很少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加上职业学校的升学压力不大,很多教职工降低了工作标准,职业倦怠感在教师群体中弥漫。有的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就不想再上课,工作能少干就不愿意多承担。

2018年4月,白道德担任淄博电子工程学校校长后,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状况。“‘温水煮蛙’给了我们警示。学校必须加大外在刺激和内在驱动,而学习和培训就是最大、最好的‘清醒剂’和‘救心丸’。”白道德这样认为。

激发跃出“温水”的动力

“5天的时光转瞬即逝。这次培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职业政策,汲取国学文化营养。带着千年古城给我们的震撼,开启作为职教教师新的一页。”教师李德芬参加完2019年西安交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校本培训之后满怀激情地说。

“除了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类培训,我们每年都要进行‘点餐式’培训,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该校教务处副主任沈学敬介绍说,所谓“点餐式”培训,就是每次培训都确定一个主题,授课地点、内容、专家由学校确定,承办方根据学校需要进行“配餐”。今年的培训主题是立足“三教改革”,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我先后参加了江西农业大学的骨干教师培训、同济大学的信息技术培训、联想集团济南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联想集团潍坊企业实践培训、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信息化技能培训、西安交通大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教师王家军说,“每一次参加培训,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如今,我的视野开阔起来,教学更有思路了。”到目前为止,该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让2000余人次参加了校本培训,而学校仅此一项投入每年都在150万元以上。

“点餐式”培训使教师了解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新形势和外地的先进经验,激发了超越自我的动力。而“抽签式”论坛则提升了教师成长的内在活力。每年寒暑假开学前,该校都要举办别具一格的“教师论坛”。论坛采用临场“抽签”的形式,确定20-30名教师登台“论教”。论坛不限内容,不拘形式,很多教师的困惑、疑点得到了共享和解决,大家豁然开朗。教师申恒芳已经三次登台“论教”。她说:“先做好,才能讲好;做的过程,就是讲的准备。”每年假期开学,不管抽签的结果如何,全校教师都会自觉准备讲稿。“这种学习和培训经济、方便,一人讲、众人听,案例鲜活,对解决问题更有实效性。”沈学敬说,论坛锻炼了教师讲的胆量,教学反思及写作的能力也水涨船高。

该校还创新进行了“游学式”培训,按照“由市内到省内,从省内到国内”的顺序,将淄博市部分学校和企业确定为研学基地。到目前为止,该校287名教师已经完成市内“游学”,正在安排省内和国内“游学”。除此之外,该校的“买课式”培训深受教职工追捧。他们购买了“众师行”教育软件,每天推送两节课,供教师网上学习,帮助教师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令很多教师直呼“过瘾”。

“虽然校本培训投入很大,但是能够激发教师跃出‘温水’的动力,是非常值得的。”白道德说。

跃上发展新境界

“学校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了平台,我们唯有努力、再努力!”申恒芳说,学校支持她带领团队两次参加了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和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让她觉得幸福满满。

一次又一次的校本培训促使教师萌发了改变环境和超越自我的动力。跃出“温水”之后的教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进入了成长、发展的新境界。截至目前,该校培养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能手和职业教育名师各1人,10余名年轻教师成为市级名师、首席技师。该校教师承担省立项课题6个、市级课题12个,有3门课入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课入选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该校教师独立开发的校本课程达35门,其中23门校本教材已经正式出版。“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75%以上,30%以上的教师具有了技师及以上执业资格,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

教师素养提升后受益最大的是学生,焊接专业学生隽兆凯对此感受颇深。他说:“现在,我感觉到老师讲课的方法更灵活、更有宽度,也更有耐心。”教师发展促进了学校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以前一到招生季就犯难,招生难、留不住成为最头疼的事情。今年,该校招生计划为1200人,而报名人数接近2000人,一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了普通高中。

“教师‘学习场’已经成型,‘向远而行’的动力很足。怎样让校本培训系统化、持久化、制度化,进而形成教师文化,让教师享受到职业幸福感,是今后需要深度研究的课题。”谈起未来的教师发展,白道德和他的“一班人”描绘出一幅令人期待的画卷。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