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坤的“阅读情结”和他的读书人生
王继坤,1941年出生在阳谷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德州学院教授、聊城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执教几十年来,他在阅读学的创新研究上独树一帜,是国内现代阅读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领军人物。
与书结缘 饱学致远
王继坤几十年如一日,不论多忙,总是坚持挤时间读书。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如一斋”,即“敬终如始,始终如一”之意。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夜深了,人静了,我的读书时光开始了。我的灵魂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历史的长河上,飞翔在辽阔的山野、丘谷、海洋、莽林,飞翔在人类智慧的茫茫大海之上。”他还把宋代诗人尤袤关于读书的信条当作自己的座右铭:“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王继坤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读书方法。比如“博读法”“速读法”“筛选读书法”“竭泽而渔读书法”“抄读法”“品读法”“复读法”等。他尤其注意资料的积累,仅20世纪80年代,他抄录的资料卡片就有上万张、报刊剪贴10多本。他分门别类,写成一篇篇阅读指导类短文,念给学生听,向报刊投稿。从1980年开始,先后有20多篇文章在报刊发表。1984年,他撰写的《读书方法种种》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印刷发行4.5万册,短时间内销售一空。
心无旁骛 创新阅读
王继坤经过多年阅读、积累、思考、提炼,开始跨进创建新学科的境界。1987年,王继坤撰写了一篇上万言的《阅读学引论》,在全国率先勾画出阅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框架,引起学者、同仁的关注和首肯。他运用数年积累的翔实资料和多项研究成果撰写的《现代阅读学》,1990年12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原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冯中一先生认为此书“具有理论的先进性、结构的科学性、知识的实用性”。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称赞这部专著是“中国第一部体大思精的阅读学学术专著”。
《现代阅读学》出版后,王继坤着手进行速读、速写研究实验。他先后在山东、四川、湖南、河南等十几个省市的百余所中小学开展实验、培训教师,探索速读速写“双快”的奥秘。2001年5月,经过近10年的探索,王继坤的又一部学术专著《益智高效读写双快法》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受到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青睐和欢迎。接着,王继坤和课题组其他成员一起着手编写《大学速读训练教程》。该书2005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德州学院等多所院校试用。
试水教改 勇立潮头
1991年7月,在重庆召开的中国阅读研究学会成立暨首届年会上,王继坤建议:“创造条件,力争尽早在中小学设立阅读训练课,在高校设立阅读学课。”受到与会学者、同仁的广泛认同和热烈响应。
1997年,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启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王继坤力促阅读课尽快走进大学课堂。他紧接着邀请12所高校的17名学者组成课题组,以《现代阅读学》为蓝本编写阅读学教材。至1999年初,他们完成《现代阅读学教程》书稿,同年6月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学大师季羡林对《现代阅读学教程》颇为重视,为该书题词并题写书名。南京大学裴显生教授为之作序,称赞“这部书是面向新世纪的我国第一部阅读学教科书”。
山东省教育厅将《现代阅读学教程》列为山东省“九五”规划立项教材,向全省高校推荐使用。德州学院成立了以王继坤为组长的教改实验小组,先在中文系部分班级试点,一年后将试点范围扩大到6个系、9个专业、16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参与。
在这项教改实验中,德州学院作为立项申报和全省重点试点单位,取得多项首创性成果:以现代阅读课进入大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教改实验课题,由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正式立项,列入“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并组织全省十几所高校开展实验,在全国是第一家;《现代阅读学教程》由省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在全省高校使用,居全国之首;这次教学改革实验,参加范围之大、人数之多、操作之规范有序、持续时间之长、成果之丰硕在全国独一无二;率先将快速阅读引进大学课堂,并编写出全国第一部速读训练教材《益智高效读写双快法》,在全国尚无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