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自重品自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第九条规定:“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这一规定,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师无德不立。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培育优秀人才、塑造民族品格的关键。为人师者必须立德为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坚守行为底线,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将高尚的师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具有榜样的力量,言教具有感人的魅力。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教育。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孩子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是教师道德修养的镜子,常常会因为教师的一句鼓励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受益终身;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他们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他们对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引领;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将“传道”作为责任和使命融入教学中,既做“人师”又做“经师”,在学生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正心明道,自尊自爱。《朱子•语类》说:“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提高自我修养。教师要站在知识发展的最前沿,在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同时,掌握教书育人规律,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育人风格,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之火。
人当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当自重,而后人重之。怀德自重,既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为人师者必备的道德操守。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规则立德,示范引领。树师德、正师风,要突出规则立德,强化纪律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和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并开展系统化、常态化教育,让外在的必须化为内在的自觉。教师要将师德规范牢记于心、重在于行、贵在于恒,持续不断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要像钟南山、于漪、黄大年等无数教师那样“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自觉涵养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怀德自重品自高。教师应该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以品为重,以德立身,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自觉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