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致2021 为“空心村”注入教育“新活力” 为那远山最美的风景 舞狮迎新年 全省语言文字会议召开 贯彻实施《民法典》 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为“空心村”注入教育“新活力”

——直面农村学校生源萎缩的“乳山变革”(上)

□ 本报记者 张桂玲 通讯员 王亮

“1996年,学校仅初中部一个级部就有16个班,每班50人,一个级部就有学生800名;2015年,全校连同小学部在内9个年级的学生全部加起来还不到700名,平均一个班不足30人。”

20年,学生数量缩减至原规模的八分之一,这是发生在乳山市冯家镇中心学校的生源变化。据调查,像这样的现象,在乳山乃至全国农村学校已非个例。“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乳山市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陆续转移到城镇。”乳山市教研中心主任孙希敏说,正是乳山“空心村”骤增的窘境,促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班额小了,学生少了。面对这一新常态,抛给乳山教育的新命题也来了: “生源在萎缩,但教育质量绝不能萎缩!”2015年9月,一场“小班化”的教育教学变革在乳山悄悄启动。

而今,5年过去了,“关注每一个,幸福每一个,成就每一个”不仅成了乳山教育的一面鲜明旗帜,更成就了这里农村娃的“生命拔节”。

破冰:顶层设计先行

“以前,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常常是‘按下葫芦又起瓢’,顾此失彼,所有学生也只能吃‘大锅饭’,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现在,班额小了,更适合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所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面对生源自然萎缩的现状,乳山市教体局领导班子在寻求变革之路时,首先会同教研中心以及相关学校,开展了多轮调研、分析和论证,在全面梳理乳山市目前办学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启动“小班化”教学试点改革。

很快,伴随着《关于乳山市小班化教育改革的调研分析报告》《推进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先后出台,乳山口、徐家镇等镇的9所基本条件许可、实际保障可行的学校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学校。

《乳山市“小班化”教学改革五年规划》明晰了每个年度的工作侧重点和着力点,确保整体改革在制度框架下由点及面、由浅到深,科学、有序地推进。其间,按照“系统联动、同向发力,以点带面、激活全局”的行动策略,由教体局局长焉涛挂帅、市教研中心各科室人员为指导小组成员、实验校骨干校长及教师为教育研究小组成员协同配合形成的“1+2”领导体系诞生了。市教研中心负责过程管理与调控,创办了“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网站并建立了“周信息上报+月工作简报”工作制度,形成了 “季度调度、学期考核、年终考评”的全链条评价督导机制,专人专项下沉试点学校进行理论研究、基础调研、过程指导、考核评估等。试点校则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小班化”教学领导小组,带头确立目标,落实政策,优化小班教学环境,做改革的领头雁。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乳山市教体局围绕让学生接受“更加充分、更具关怀、更重个性的优质教育”这一主导思想,明确提出要围绕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每年确定1-2个点,聚力突破,滚雪球式往前推进;科研牵动、主体建构,发挥学校、教师的自主意识和首创精神,建立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

日渐萎缩的“空心村”,因为教育的“求变”,因为装上了激发农村学校办学活力的“新引擎”,也有了新的生机。

清障:在“精准研训”中突围

乳山市“小班化”教学改革初期,面临着各种繁杂的问题。

“人多人少都是这样教,有什么可改的?” “‘小班化’不就是小班额嘛!与大班额教学大同小异。”……试点学校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理念的不理解、不认同,是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理念不转,改革就容易‘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孙希敏认为,唯有转变教师观念,教学才会有发生质变的可能。

为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中探出一条新路,乳山市教研中心与南京小班化教学研究团队建立了联合教研体,通过在两地开展“同课异构”等活动,提升“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水平。

与此同时,市教研中心充分发挥“掌灯引路”的作用,以实施“精准研训”为定位,畅通了“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联片教研+专题研讨”两条渠道,围绕理念、课堂、课题、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引领,聚焦“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差异化教学、多元的教学方式、差异化的个别辅导、持续观察和评价及调整”等6个着力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教改思路和工作措施。

“联片教研的方式,弥补了学校力量单薄、资源短缺的不足。”大孤山镇中心学校副校长王涛告诉记者,教研中心牵头将9个试点校按照“优势互补、强弱结合”的原则划分为3个联合教研片区,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教研效益。

在系统又灵活多元的培训中,冯家镇中心学校语文教师王翠玲、乳山口镇中心学校数学教师黄永照等一大批“小班化”教学骨干脱颖而出。

“以前,我总认为所谓小班化教学,因为学生少了,所以教师工作量减少了,就会更轻松,但通过参加培训和教研才明白,要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并不是那么简单。”已进入齐鲁名师培养期的语文教师王翠玲告诉记者,“改革的推进,倒逼了教师必须改变原来传统备课、授课的流程和方式以及作业的设计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挖教材,研究学生,把握学情。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这是乳山市教研中心围绕“小班化”教学开展“精准研训”过程中,给教师们带来的“认知突破”,也是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突围”。

下沉:课堂有了新气象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成果的陆续涌现,乳山市“小班化”教学工作调度的重点也适时由“引路、传信”向“展评、推介”转变。按照“以会促研” “以评促研”的思路,每学期一次的“小班化”教育推进研讨会开起来了,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评、教学设计展评、学习任务单展评、优质课

展评、优秀作业和批改展评、优秀教学案例评比等也有序推出……

2019年1月,乳山市进行了首批“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评估验收,组织专家诊断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020年5月,“小班化”教育改革工作示范校评比成功举办。

“在改革中,树立标杆,发挥榜样的影响与辐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孙希敏认为,“让每个参与者都看到希望,尝到甜头,才能保持活力。”

在示范校评比中名列前茅的徐家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姜华强告诉记者,“小班化”教学改革给予家长们最大的“甜头”,就是孩子看得见的变化。

“真没想到,孩子一到乳山就享受到了小班化教学带来的福利,不仅在课堂上能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而且在课下还得到同学很多的帮助,很快就适应了学习节奏。孩子有了自信心,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去年9月,从河南转学到乳山市徐家镇中心学校的一名家长高兴地对记者说。

而这名家长不知道的是,教师们为此在课堂研究上下足了功夫,付出了数倍的精力和时间。

乳山市“小班化”教学改革以“咬定课堂不放松”的韧劲,做实了“课前异步准备学习”“课中同步探究学习”“课后异步巩固学习”3篇文章,有效渗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念,给予学生精准、个性化的指导,催生出了“以生为本”的课堂灵魂。

在市教研中心的牵头组织下,乳山市成立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团队,经过多轮打磨,构建了具有乳山特色的“四个注重”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即注重自主学习、注重分层施教、注重小组合作、注重有效提问。

在“四个注重”模式引领下,乳山市的小班课堂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在设计导学任务单时,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问的评价;课堂教学中按照“扶——引——放”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合——分”式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既有教师统一的讲解答疑,也有学生的独立学习及个别指导。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自信心和内驱力被充分激发。他们在课堂上不仅会学,更会提问。”乳山口镇中心学校教导主任于庆认为,“衡量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答案就在学生每一天的成长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