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生之所“短”
俗话说:“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以前,我在安排班级事务的时候总是遵循这一原则,让学科成绩突出的学生担任课代表,让有管理能力的学生当班干部,让勤快的学生打扫卫生。这样似乎是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优势,班级管理也比较顺手。
但是,我后来领悟到,“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也会剥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权利——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不给予他表达的机会;对不善于管理的,永远让他做被管理者;对学科成绩不突出的,就让他永远与课代表职务无缘……
接下来,班级中发生的一件事情更加坚定了我的用人之道——“用生之所短,避生之所长”。女生小语是班里的佼佼者,各科成绩优秀,多才多艺,能言善辩,班长这个岗位似乎非她莫属。然而,长期的班长职务角色加上老师和同学们的刮目相看,于无形中增长了她的“骄”气,使她缺少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次,一位家长向我反映,班里的学生特别崇拜小语,有的学生在她起床时还“心甘情愿”地给她拿鞋子、递衣服。听了这位家长的一席话,我大吃一惊。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平时管理中出现的弊端是分不开的。我无形中把学生分成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总是让“优秀”的学生管理“平凡”的学生,于是不知不觉地强化了不该有的等级意识。
我决定免去小语的班长职务。为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面地“上台”和“下台”,我实行了“班级管理岗位结业制”。制度规定:如果学生在原来的岗位上能胜任,就发给他这一岗位的结业证书,再将其调换到不熟悉的岗位上。小语的班长职务做得好,就得到了班长岗位结业证书,于是我不再让她担任班长,而是安排她去做不擅长的卫生清理岗位,负责班级垃圾桶和饮水机的清理。总是比小语逊色的小韩接替小语做了班长。一开始,他们换到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岗位,确实出了一些问题,但问题的出现恰是教育的契机。小语不能吃苦,做卫生工作有时清理得不干净。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对她给予批评教育,让这名在表扬声里长大的学生也体验了一把技不如人的滋味。自从不太爱说话的小韩做了班长,每周的班会上,我都让他对班级工作进行点评、总结。渐渐地,班长岗位把小韩“逼”得自信了,他的口才越来越好了。结合新出现的问题,我还采用了师徒结对制。这个制度规定:同一岗位的管理员相互交流、传授工作经验,师傅带徒弟,每个人既是这一岗位的师傅又是另一岗位的徒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不爱干活、更喜欢管人的“老班长”小语学会了劳动,多了一分吃苦精神,少了一分盛气凌人的“骄”气。新任班长小韩由原来的闷头学习,不敢管、不会管,慢慢地在班长岗位上做得有模有样了。看到他们的成长变化,我想起了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是啊!教师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会有多大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们之间更加民主、平等了,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都能展示自己的长处,也能磨炼自己的短处,拥有了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在成年人社会里,“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是值得学习借鉴的用人之道;但少年儿童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期,成年人眼里看到的他们的所谓“短”,有的是因为潜能还没有展现,有的则是因为缺乏锻炼和学习机会造成的。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教师让学生的短处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