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创新做实教育督导
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对教育督导人来说无疑是一大惊喜,从教育督导工作的各个方面给予我们方向性的指导。结合自身3年的督导工作经验,我认为,教育督导要想真正做实,必须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是督导内容创新。通过多次外出学习培训,我了解到,全国教育系统大多集中在年底进行一次综合督导,有的地区甚至3年进行一次。我市近3年的年底综合督导,督导内容一直都是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安全卫生、后勤保障四大方面,已形成常规。要想让学校有所改变、有所突破、有所提升,就必须对督导内容进行创新。比如,莱州市连续两年提出“教育质量提升年行动”,那么就可以重点督导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听课、评课、参与教研等诸多形式,指导学校在教育教学上不断进步。用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坚持不懈地抓教育教学这一个点。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督导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是督导方式创新。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一届责任督学任职3年,3年足够让学校与督学互相熟识。对督学发现的问题,学校不一定能一直高度重视,整改力度也必然随之削弱。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需要创新督导方式。一名责任督学对责任区学校的督导,第一年可以单枪匹马,单独进校督导;第二年可以责任区集体行动,两三个人协同督导;第三年全市协调,责任区交换进行督导。督导方式的创新力度甚至可以更大一些,尝试与其他县市交换督导,互相学习对方的督导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督导内涵,提升督导水平。
三是督导力度创新。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以后,要让“教育督导长牙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督导结果运用上做到位。要想让学校真正重视督导,真正重视督学指出的问题,真正重视教育督导结果,就必须露一露“牙齿”,在督导结果运用上加大力度。对学校在办学上出现的问题,按照不同程度采取约谈、通报、问责等相应措施,给予学校警示,必将真正起到督导应起到的监督、评价、帮助、指导等作用。
四是督导保障创新。干过督学的人都知道,责任督学工作很辛苦。就我市来说,责任督学到校督导要自己开车。外出一天督导,中午都没有地方休息,只能在车里坐一坐、打个盹儿,准备下午学校上班以后继续督导。没有交通费、电话费、餐饮费,更不用说各种补助,促使督学能够坚持工作的唯一动力就是大家朴素的教育情怀。教育情怀必不可少,但是工作不能长时间仅仅依靠情怀。在国家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后,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为责任督学督导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责任督学的心安稳了,督导工作才能做到位。
五是督导培训创新。3年来,大大小小的培训我参加了多次,但是,这些培训内容大多是理论层面的,实践层面的还不多。责任督学到校督导,会遇到学校办学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有实战经验来支撑。因此,我认为,责任督学培训应该进行创新,可以选择跟岗的方式,选择一个督导工作先进县(市、区)进行实地培训。时间可以是一个周,也可以是一个月。通过实地培训,参与先进县(市、区)督导工作的全过程,学习先进经验,增长实战本领,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育督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