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提前谋划好假期校园防疫工作 劳动教育擦亮城阳“新名片” 减轻教师负担关键是抓好落实 巧手剪出“牛”年味 今年我省普通高考美术、书法类实施网上评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保障学生平等权益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劳动教育擦亮城阳“新名片”

□ 本报记者 张桂玲 通讯员 栾素蓉 周吉欣

“近些年,青岛编写了劳动教育地方教材,建设了一大批学工、学农劳动教育基地,部署了一批实验区、实验校,积极探索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效联动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2020年11月21日,首届全国劳动教育发展论坛(青岛)暨青岛市劳动教育现场会在城阳区举行,开幕式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对青岛的劳动教育作出肯定。

城阳的劳动教育,何以在全国备受瞩目?

清单促“日常生活劳动”落地

在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记者看到了一至六年级的劳动清单。清单根据学生能力,清晰地罗列了各年级的劳动项目。高年级的劳动项目是低年级的发展目标,而低年级的劳动项目则是高年级必须做到的基础内容。如“日常生活劳动•家庭项目篇”中涉及“洗漱”的内容,一年级的要求是“独自洗漱”,二年级的要求是“洗漱后将台面和地面的水渍擦干”,三年级的要求则是“独自洗头”。

该校校长王建娥告诉记者,就劳动清单的实施,学校一直致力于推进家校携手“四步走”,即学校发布清单——家庭完成——校园比赛——家校共评。这样就保障了劳动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实施体系,促使家长转变以往“大包大揽”的角色,将劳动空间让给孩子,培养孩子自强、自立、自理的良好生活习惯。

“以前,孩子写完作业后,书桌上一团糟,我说了多少遍也不见好转;现在,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孩子把书桌、书橱上的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好,收拾得干净整洁。”提到城阳区中小学推介实施“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以来孩子的变化,该校四年级(1)班学生黄然的妈妈深有感触,“孩子不仅对清单上的劳动技能都能掌握,而且每天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采访中,王建娥对近几年取得的劳动教育成果信心满满:“现在,每个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劳动参与,技能掌握基本都能达90%。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对劳动教育更有信心了。”

课程融合为“服务性劳动”赋能

十字绣、丝网花、标本制作、贝壳加工、面点、茶艺等涵盖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科技实践、生活技能等丰富多彩的劳动项目达55种,学校教师、家长志愿者、校外辅导员、专家学者多方参与劳动课程教学……这是记者在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看到的景象。

作为全国劳动教育发展论坛暨青岛市劳动教育现场会主会场学校,该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社团的联结作用,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由担任55项自选劳动课程的教师通过各个方面的劳动项目,充分促进劳动教育由校园带动家庭、影响社区,让学生在真实、愉悦的学习体验中促进自身个性、全面发展。

“结合学生实际、学校资源、师资专长上好劳动课,既让学生流汗出力,学习劳动技能,又将职业体验、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这才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劳动教育应有的样态。”据城阳区教体局普教科负责人介绍,既注重劳动习惯养成和劳动技能培养,又重视劳动实践与创新,是城阳区劳动教育的一大显著特点。

“陶聚群贤,艺绘人生”“垃圾资源,一念之间”,是城阳第二实验中学陶艺社团、环保社团的主题标语。在学校开辟的实践中心,像这样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劳动教育课程还有数十门。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使用灶台、烤箱、窑炉、梭子、拉坯机等实践器具。“当学生投身于真实的劳动过程,不仅开阔了思维,而且培养了耐心,磨炼了品格,对学科学习也非常有帮助。”该校校长矫伟告诉记者说。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综合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劳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课程不枯燥”,从而爱上了劳动。如学校开辟了“和乐农场”,教师依托传统文化课中的《诗经》专题研究和史地生知识,带领学生认识一些农作物并知晓它们的古今名称,领略二十四节气中的劳动智慧,了解农耕文化的“前世今生”;从地理、生物、化学学科的实践项目入手,带领学生开展渔业、养殖业的社会调查,开展制盐、青啤酿造的模拟实验,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主题升旗仪式、志愿服务等育人活动中加强德育,引导学生发现劳动的社会价值,使他们对劳动形成了更加深刻立体的认识。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据悉,城阳区教体局不仅重视劳动教育的过程,也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要求不同学段学生均需完成相应劳动任务,并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情况统一纳入青岛市中小学生“十个一”评价记录手册及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保劳动教育各项内容全面落地。

资源整合拓宽“生产劳动”途径

将劳动教育做成“集团化”,实施“1+N+X”的模式,在“校企联合”上做足文章,是城阳区劳动教育的一大亮点。

“1”为劳动教育核心学校,“N”为劳动教育联盟学校,“X”为与科技融合的劳动教育平台。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与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就是在城阳区教体局的倡导下结成的联盟校。两校学生通过定期互访的形式,在校园种植、校内劳动拓展课等方面进行交流、共享。这种劳动教育联盟的形式,不仅扩大了劳动场所,开阔了交流视野,也刷新了学生对劳动的认知。

与此同时,城阳区与青岛市中学生学农实践基地、青岛农业大学、宏农卓业公司等单位和企业联合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面向社会遴选研学旅行基地、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学农学工社会实践基地,以满足全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需求。

据城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校长王彩杰介绍,城阳区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外实践基地,每年投资7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学工学农实践课程,让全区初中学生走进学工学农基地。为期一周的学工课程,让学生体验职业的艰辛;为期一周的学农课程,让学生通过种菜、做豆腐、采摘等,了解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并在真实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具有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在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每届七、八年级学生都会分别到青岛市中学生学农实践基地和城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为期5天的“学农实践”。在烘焙、面点、茶艺、果艺、糖艺、豆腐制作的工作台前学会“孕育匠心”,在刨地、播种、除草、浇灌、修剪、采摘的过程中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不易。

城阳区夏庄街道夏庄小学每周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淘泥、刺绣、扎染、茶艺、拓年画、泥老虎等非遗课程逐步形成系列。“传统技艺与育人过程的碰撞产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火花,实现了育人功能的最大化。”该校校长高彩霞介绍。据了解,2019届、2020届毕业生就用拓年画的技艺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毕业证书。

“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城阳区教体局局长赵伟表示,未来,城阳区将以劳动教育的“一校一品”为特色,让劳动成为城阳教育的“DNA”,促进“五育并举”在全区各校落地生根。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