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个结合” 筑牢德育根基
当前,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呈燎原之势,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活动形式“碎片化”、活动内容“单薄化”。同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德育学科存在着个别学校不够重视、实践活动开展不足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德育主题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做好“三个结合”。
成长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
遵循学生成长逻辑。新时代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理想信念模糊;学习意识较弱;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吃苦精神;受网络影响较大;合作意识不强;承受挫折能力差,容易走极端;集体观念、国家观念不强。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迫切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教育,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确立活动主题时,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主线。
遵循社会生活逻辑。从年初到年尾,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日及传统节日,可以以此来确定德育活动主题。例如,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可确立传统文化主题;植树节或劳动节,可确立劳动主题;3月15日,可确立维权主题;5月12日,可确立安全主题。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受感染、明事理。
德育活动与德育学科相结合
目标的达成度体现活动的实效性,每个德育主题都应确立好活动目标。虽然活动课的目标不像学科教学那样明确,但也必须有一个总的指向。这个指向就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国家发展的需要,具体阐释可以从德育学科教材里寻找,做到德育活动主题与德育学科内容相结合。
例如,以“爱国”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是该活动的总指向。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一课对这一内容有全面阐述。两者结合,这项活动的目标就清晰了:通过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爱国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责任;引导学生既要有爱国之情,又要有报国之行。
德育部门与德育教师相结合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德育部门与德育学科教师的配合是关键。需要有内容支撑时由德育学科教师引领,需要举行活动时由德育部门组织。
还是以上面的主题活动为例,我们的做法如下:学科教师选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各条战线上的突出成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明白,爱国首先是一种情怀。通过和平时期和战乱时期人们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国家好,个人才会好。所以,爱国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德育部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20世纪初青年人投身反帝反封建浪潮、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进行抗日救国斗争、50年代战士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选择,到新时代爱国人物及事迹,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华民族的爱国之路。
以问题引领归纳提升。新时代,祖国正日益强盛起来。我们该怎样表现爱国热情,承担起爱国责任呢?以此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爱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