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铁肩担道义 仁心系苍生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田园春曲  一幅别样的文化盛景 鼓起勇气开启新征程 教师书架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读书知人】

铁肩担道义 仁心系苍生

——读《钟南山:苍生在上》有感

□ 刘彦卿

庚子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地球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世界性灾难面前,中国记住了一位耄耋老人:那一夜,他奔赴疫情“震中”,困倦时凝重的表情,危急关头的果敢与担当……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熊育群教授的纪实文学《钟南山:苍生在上》,从癸未年“非典”之痛写到庚子年“新冠”之殇,记述了医者钟南山在这两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临危受命、挺身而出的感人事迹。这部作品有6个章节,写了钟南山诸多的过往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和爱情,他在英国留学的经历……书中还穿插了钟南山的家学渊源、成长求学经历,他所带领团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等故事,立体地展现出一位备受敬仰的院士形象。

合上书本,一个行色匆匆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从青年到壮年,再到耄耋之年,钟南山的一生仿佛都在同时间赛跑、与病毒周旋,白衣执甲,苍生在上。

这部荡涤灵魂的佳作中,跳跃着这样的文字:

子夜

昼短夜长

书写一位耄耋老人

那一夜匆匆行色

何以连接了万家哀哭

他的眼泪

落成一个国家的泪水

感人肺腑的诗句让读者流泪,在坚硬的现实背景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氛围。是啊!钟南山带着殷切的信任,谨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誓言,用生命守护生命,以仁心播撒爱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追求和风骨,谱写着仁爱的精神和独特的优秀。

我感动于钟南山铁肩担道义的责任与担当,感动于他不畏权威、尊重科学的精神与气度。

庚子鼠年是中国历史上悲伤的一页,也是世界历史上悲伤的一页,将世界各国的问题暴露无遗。回首2003年“非典”,钟南山一战成名,成就他的正是他铁肩担道义的责任与担当。他心里装的是大众人民。他从35岁开始接触临床医学,到成为呼吸疾病专家、工程院院士,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就是这些挫折,让他具有了不服输的精神。从出国留学之初被英国医生、教授轻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人争得荣誉,他经过无数磨难,才有了今天的辉煌。疫情之初,有多少人讲了假话,错报、瞒报、漏报疫情信息,自欺欺人。最终是钟南山顶着巨大的压力站了出来,敢于同权威叫板,说了真话。众人知道钟南山的名字,是2003年在央视的节目里,他顶着压力,道出了“非典”疫情的真相。2020年的新冠疫情,又是钟南山首先说出“有人传人现象”这一关键信息。他几乎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人民就有了战胜疫情的信念。《人民日报》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我还感动于钟南山对理想和事业的执着追求,感动于他那仁心系苍生的高尚情怀。

2003年,“非典”猖獗,他67岁,毅然坚持奋战在一线,带领团队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17年后,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他84岁,再一次临危受命,奔赴武汉防疫最前线,带领医护人员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020年1月18日,钟南山踏上高铁,义无反顾地向疫情正在失去控制的“震中”武汉呼啸而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冷静、无畏,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力量。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钟南山出身医生世家,人生之路应该是鲜花遍地,但作品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恰恰是命运给予他的远非常人能承受的苦难和挫折。我们只知道他打破了全运会纪录,却不知道他曾经在全运会预选中落选;他在山东乳山乡下劳动,脚踝患有严重的伤病;他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他回到北京后无法从医,只能烧锅炉……我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当钟南山终于调回广东的那天晚上,他的父亲问钟南山:“你今年多大了?”钟南山回答:“35岁。”父亲轻轻地说:“哦,35岁了,真可怕!”父亲对他抱有多大的期望,又是多么失望啊!35岁那年成了钟南山人生的分水岭。他43岁去英国留学,首先遭到的是拒绝和不被信任;“非典”时期,他更是承受着巨大压力……但每一次经受重挫,钟南山都从挫折中崛起。我觉得,那不是所谓的命运和偶然,而是个人主动的挑战和承担。

读罢《钟南山:苍生在上》,钟老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加清晰。他不仅仅是电视屏幕上那个帅老头,而是一位立体的、丰富的、有血有肉的、可亲可敬的当代英雄!钟南山将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他不是网红,不是明星,却比网红和明星更值得人们铭记。他就是全国人民的“定海神针”。

铁肩担道义,仁心系苍生。让我们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抗疫英雄吧!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很快就会迎来人类抗疫胜利的那一天。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