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不少于1课时 3年认定100个实践基地
济南“全链条”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陈敏)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培养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指导师”队伍,3年内认定100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市级、区县级各50个)和100个职业体验中心,学生每年学会1至2项生活劳动技能,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3月19日,济南市印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全链条”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确定了“行动路径”。
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建设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方案》提出,根据各学段特点,中小学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可将劳动教育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进行统筹。深入挖掘学科、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此外,各中小学结合当地资源、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开发开设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实践。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
的新任务、新课题,我们要站在全市教育优质高效发展和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高度,制定劳动教育的推进策略,重视和提升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济南市教育局局长王品木表示,劳动教育要从最基础的爱护校园、清扫教室做起,从最基本的家庭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做起,将社会劳动体验与家务劳动、校内劳动与校外劳动相结合,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
培育系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劳动教育如何具体实施?教师队伍怎么培养?《方案》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学校除配备必要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外,可根据办学实际,面向社会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高级技术人员、技师等能工巧匠,担任“劳动教育指导师”,其岗位职责、选聘程序均由各学校“因需设定”。
济南市同时印发《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结合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际,将遴选、培育一批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指导、改建一批具有一定条件的劳动实践场所,3年内认定50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50个区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100个职业体验中心。
“我们将积极构建‘学校+基地’‘培训+实践’劳动教育课堂范式,开展‘劳动真场景+驱动型任务’项目化研究,推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劳动深度融合。”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高洪波说。
建立劳动周制度
打造特色劳动教育作业
“劳动教育不是一阵风。要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立足校内、校外两个阵地,不作秀、不摆拍、不搞形式主义,创设劳动教育真场景、布置真任务、获得真体验。”王品木表示,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开发不同的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劳动品格。
《方案》提出建立劳动周制度。每学年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立集体劳动周,学校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小学低中年级以卫生扫除、绿植养护、植树除草等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根据需要,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鼓励各中小学利用社会资源,结合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日、团队日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学旅行等,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建立家庭劳动教育清单,每学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开展1次家庭劳动实践体验,每年学会1至2项生活劳动技能。
据悉,济南市将研制编写《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手册》,倡导各学校每学年举办1次校园“劳动技能和劳动创意成果展”,将学生在劳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劳动技能和完成的劳动创意成果进行展示。鼓励高中段学生将劳动成果和生涯规划有机融合。
为学生建立劳动档案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近日,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指出,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5方面内容。
《方案》提出了“建立学生劳动档案”的工作要求,明确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劳动行为评价和劳动效果评价,分学段制订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各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评价小组,每学年末负责组织开展评价活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鼓励、支持各县区、各学校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即时评价。
“劳动教育既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
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力量。”济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纮表示,“评价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讲是劳动素养的评价,对学校来讲就是教育督导。我们强调坚持评价的结果导向、目标导向,倒逼劳动教育过程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常态化,最终实现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愿劳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