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为残疾儿童送大爱
“孩子在这里既能接触同龄人,也能做康复,还能学知识。这里是孩子最理想的成长环境。”谈到曲阜市特殊教育学校,曾在这里伴随儿子度过6个春秋的郭丽霞感慨万千。
近年来,曲阜特校坚持“教育+医疗+送教+康复”的全方位教育模式,为残疾儿童送上了春风化雨般的殷殷大爱。
学校+医院,“医教融合”创奇迹
郭丽霞的儿子小伟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并且肢体运动能力差。7岁时,小伟曾在普通小学就读。一年时间里不仅没有学会写字、读书,原本爱笑的他也变得消沉自闭。几乎丧失信心的郭丽霞把他送入曲阜市特殊教育学校。
“没想到,在这里见证了奇迹!”郭丽霞说。一天,小伟在家写出了自己的名字。在随后的时间里,小伟又变得爱笑、爱活动了,有时甚至能主动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妈妈。
奇迹的背后是该校的“医教融合”。该校于2015年起试行“医教融合”,实施康复矫治加教育的双轮驱动。学生们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进行康复训练、功能训练、感统训练。
“医教融合”需要既懂教育又懂医学康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017年,该校与曲阜市康复医院联合成立曲阜市康教医结合部。康复医院派出26名专业康复师常驻学校,为在校生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并参与“送康教上门”活动。如今,一位康复师加一位教师的送康教联合体已成为曲阜重残儿童康教的“标准配置”。该校派出39名教师参加各级别的“康教结合”培训,把“学生为本,补偿缺陷,挖掘潜能,全面康复”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回学校,并应用于日常教学与康复。教师孔静自创手指操,帮助学生进行手部锻炼;慢慢地,学生可以穿衣系扣子、执笔写字了。
教育+送教,实现“应教尽教”
“先从系鞋带、洗脸、刷牙、吃饭开始教,让学生先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2020年9月28日,在曲阜特校的学术报告厅里,教师毛安萍正给全市送教教师介绍经验。
自2015年起,曲阜市启动针对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工程。作为送教上门的主体机构,该校将全市不能到校学习的特殊学生全部纳入学籍管理,并针对每名学生的残疾程度分别制订详细的、有针对性的送教计划。有学习需求的,进行文化送教;有康复需求的,进行康复送教;有双重需求的,送教教师联合康复师将康复、教育“打包”送到家。毛安萍说,“送教上门”给学生和家庭带来的改变让她更加坚定了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曲阜市132名残疾儿童都享受到“送教上门”服务,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实现了“应教尽教”的目标。
教育+康复,燃起家庭新希望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王跃手握毛笔一笔一画地书写,我很难相信这副工整的对联竟出自这个重度残障孩子之手!”今年春节期间,教师孔静亲眼见证了王跃写的春联贴在了邻居的大门上。
王跃今年16岁,家住曲阜市王庄镇孔家村,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小学二年级后,王跃陆续出现了头部变形、手指弯曲僵硬、脊柱侧弯、无法行走等症状。对于一个出身于农村贫困家庭的重残儿童来说,这意味着他或许一生与文化知识无缘,被困在家中。
2015年,该校教师孔静走进王跃的家庭,每周进行两个半天的教育活动。王跃对书法有兴趣,孔静就在教授文化课的基础上为他专门开设书法课。春节期间,他写的“福”字、春联受到街坊四邻的欢迎,贴在了村里许多人家的大门上。
“上门康复解决了我们最大的问题。”王跃的妈妈表示。接受上门康复后,康复师制订专业的康复计划,帮助王跃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如今,王跃不仅摆脱了轮椅,还学会了站立和行走。他期待着将来能开一家网店,养活自己,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
2015年至今,学校已累计服务重度残障儿童176名,帮助176个家庭燃起了新的希望。其中,21名儿童通过送教上门转入普通学校就读,迈出了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
(文中的学生及家长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