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话题
问:早就听说,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主题化阅读”实践。请问:什么是主题化阅读,具体应该怎么做,能否略举一二?(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卜庆振)
答:我认为,对教师自身而言,基于自己思考和写作主题所做的阅读,寻找有创新点和突破点的阅读,都是主题化阅读。对学生而言,主题化阅读就是以“乐读”为切入点,从激发儿童内心的诵诗兴趣出发,整合教材课文和经典选文,将探究内容和师生互动融为一体,将碎片知识系统化、单一阅读丰富化、经典作品系列化。
东平县所做的主题化阅读主要以乡土、名人、名著、名篇等要点为核心确定主题,通过组织经典文本,设计研究话题,构建推动思辨、提升素养的阅读教学,形成从文本到文学再到文化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主题化阅读中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思维品质,促进文化理解。
从2013年开始,东平县启动了全县中小学大阅读项目课程。主要以主题化阅读构建课程体系和分级书目。每学期阅读6本书,每月精读一本书。一本书的导读和展示围绕主题展开,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避免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同一主题思想。
在组织经典诵读、开展县域大阅读推广、设计研学旅行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将阅读与旅行结合,让学生跟着名著去旅行,并带动参与的青年教师成长。其中,孙新老师主打阅读思维训练与STEAM课程,指导学生将阅读与思维发展相结合,依托东平的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和水利工程,将阅读与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巧妙融合。李茂胜老师负责幼儿绘本阅读的推广,以亲子自愿参与的方式,在校园内外续举办了100余期“绘本课”展示。
再如,立足地域文化,基于苏轼与东平文人的交往和其对东平文化影响,我们设计了“跟着苏轼去远方”“走近苏海”等系列主题化阅读活动。
在课堂上,以赏析苏轼的作品,品味苏轼的多变人生,并以苏轼的诗词、散文、书画、人生为例,指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苏轼与东平文人的交往,到语文教材中的苏轼作品,再到《苏东坡传》等名著中的苏轼人生,引导学生从品格、性格和成就上结合文学作品评价苏轼,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与此同时,师生一起背诵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各阶段语文教材上选编的苏轼作品。从小学三年级的《赠刘景文》到初中一年级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再到高中的《赤壁赋》,对语文教材选录苏轼的几十篇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和解析。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结合苏轼的经典文本,设计讨论话题,让“阅读苏轼”不再停留在对单篇诗文的“碎片化”理解上,而是形成一个“阅读链条”,从整体上去领悟苏轼每一篇诗文背后的深意,体会苏轼性格的旷达豪放以及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事实上,“跟着苏轼去远方”只是一个引子,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去寻找并围绕感兴趣的历史文化名人,选择相关话题自主开展主题化阅读。当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研究和乡土遗迹实地探究,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令人欣喜的是,在我们持续多年的主题化阅读推进过程中,从阅读一篇文本到阅读一组文本,从阅读一本书到阅读十几本书,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校园到公共场馆,从阅读到写作,从研究阅读到推广阅读……东平县有多名学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专业期刊上,正是对我们“从学习到学术”这一追求的生动诠释。
(东平县教体局教科研中心课程开发办公室主任 颜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