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深情吟诵中华文化之美 从《约定》看丁捷散文的美学气质 春的小调   在所有的沉思与仰望中闪耀 好书不厌百回读 教师书架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书中世界】

在所有的沉思与仰望中闪耀

——读托尼•赖斯《发现之旅》

□ 仇士鹏

《发现之旅》这本书如同一座自然史学的博物馆,汇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内的数百幅珍藏品,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历史上最伟大的10次自然探索之旅。比如开篇的“航向牙买加”“达尔文的小猎犬号航行”,以及最后的“深海探测”,让无数未被发现的动植物以水彩画的方式第一次在人们面前露了面。

而承载着自然史艺术的自然素描图正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自然史艺术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的岩洞壁画。它以多样的形式在不同文化中表现,从罗马文化中以自然万物为主角的马赛克镶嵌画、中国汉代以花卉为题的帛画、中世纪欧洲以彩绘装饰的手抄书稿、欧洲文化花卉写生的发展至16世纪自然史书籍中出现的版刻插图等,都可归到自然史艺术的范畴。

旧世纪的国威宣扬往往是借助舰队到世界各地交流、探索和测绘。比如,我国古代的郑和下西洋。而对异国风情的追求与热爱在西方上流社会蔚然成风,所以远航的舰队上常会有动植物艺术家们随行。比如,进行苏里南之行的德国画家兼博物学家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比如,远征太平洋时的植物艺术家帕金森与福斯特,以及为悉尼周围和澳洲东岸的动植物留下详尽图像记录的费迪南德•鲍尔船长。

正是这些艺术家、探险家们的不辞辛劳,积累了大量的生物素材,才促进了自然选择、遗传进化学说的诞生,让科学甚至哲学史都翻开了新的篇章。

“自然艺术对科学的发展是有极大助力的。它是对生冷甚至乏味的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加工。你看,配图里那紫腰花蜜鸟、亚历山大鹦鹉、鹤嘴翠鸟的眼中,分明有别样的眼神在闪烁,那是画家们赋予的情感和生命力。”这些素描不仅能准确地反映出动植物的突出特点,供给科学研究使用,还能吸引探索与发现的兴趣,塑造精益求精的性格,熏陶自然人文的情怀。尤其对于青少年读者,更是具有启蒙之功。

发表过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的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曾用16页的篇幅发表了《南非布隆伯斯洞穴发现7.3万年前的抽象绘画》,报道的核心便是一块手指长的小石块,上面有交错的九根线条。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画作。这一报道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有人说它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也有人说是抽象派风格的画作。无论如何,它都是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起点,也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一块里程碑。

艺术和科技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更是有诸多接壤。即使如今科技爆炸式的发展,让照相、镜像等技术取代了铅笔与写生簿,但作为科技发展史的印记与见证者,作为自然审美传承的源泉,自然素描应当被完善地保存,留给后人欣赏。从那一幅幅精致的画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科学是如何一步步从原始走向现代,从蒙昧走向成熟,而在字里行间、点线勾勒出的学者们细致入微的科研精神,更是一盏盏烛火,指引着我们在前人的成就上进一步开拓,探索自然更丰富的神秘。

恰如《国家地理》给出的评语:“这本书实在很难让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几乎每张素描画作都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它让你情不自禁地感慨,人们是如此诗意地栖居在上帝的造物中,而美或许就是一切答案。艺术和科学是我们与万物交流的语言,也是抵达美的两种途径。

当我们行走在去往远方的路上,或是坐在科学调研的船上,翻一翻《发现之旅》,或许会有新的感悟与所得。纵使我们的背包中卧着无人机、摄像机,但那细致、耐心与冷静的品质,却从不会在时代的发展中褪色,成为博物馆中的标本与展品,反而更加熠熠生辉,一如头顶的星光,在所有的沉思与仰望中闪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