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逐日追风筑“高地” 2021年重点高校继续面向农村等地区实施招生专项计划 不负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忧心烦心变省心暖心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忧心烦心变省心暖心

——破题“课后三点半”的“张店故事”(之一)

□ 记者 张桂玲 通讯员 张健

从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开始,“全覆盖、高质量、多样化”的课后延时服务就在淄博市张店区所有小学和幼儿园全面铺开了。这个消息对该区铁路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小青(化名)及其家长来说,无异于一个“特大喜讯”——“课后三半点”难题有解了。

怀着兴奋与期待的心情,小青的妈妈第一时间就给孩子报了名。

原来,小青的爸爸、妈妈是外来务工人员,靠在学校门口摆摊卖菜谋生,早出晚归很辛苦。放学的时候,正是小青妈妈最忙的时候。妈妈很多时候来不及接小青,小青只好自己走回家。

班主任王潇楠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家访,她看到小青趴在街市旁的小桌上写作业。那个用黑布搭起来的简易菜棚里,灯光阴暗,环境也很嘈杂。通常情况下,潦草地写完作业,小青就会拿起妈妈的手机玩。久而久之,她的视力出现了问题。对此,小青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

学校推行课后延时服务以后,小青的妈妈不再有如此的无奈,原来的忧心烦心变成了如今的省心暖心。“这暖心的服务,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仅解除了我们家长的后顾之忧——孩子放学后经常无人接的困难,还解决了我们家小青写作业的大难题。”

原来,学校结合实际,先后进行了“两调查”“两选择”。“两调查”即向全体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两次课后延时服务需求调查,做到了“面向全体,全员覆盖”;“两选择”即时间的选择——“一课时或两课时”“下午5点接或5点半接”,充分体现“服务至上”的宗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以来,还进行了“两调整”,即及时调整编班数量、合理调整活动项目,做到了精准摸排、科学管理、错峰放学,每个环节都严密部署,以确保课后延时服务有序开展。

“小青其实很聪明,也好学,但是自制力不足,所以在学习上总是‘原地打转儿’。”在王潇楠眼里,小青的进步空间很大,但她需要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果然,小青从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了看得见的进步。当时针指向4点半的时候,小青就兴致勃勃地找到王潇楠,开心地举起作业本说:“老师,我把所有学科的作业都写完了!”

王潇楠仔细一看,数学作业中有几处错误,就引导小青自己去分析和查找原因:“你认为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在哪里呢?是哪个知识点遇到了障碍,还是在课堂上没有听懂?”

听了王潇楠的话,小青回到座位上又仔细地看了一下题目:“哎呀,老师,我找到原因了!原来,是我看错了题目要求!”小青认认真真地把每处错误都改了过来,然后又拿给王潇楠看。

“哇,这回做对了,真棒!你觉得以后怎样才能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呢?”王潇楠说。

“首先是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小青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王潇楠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拍了拍小青的肩膀,并竖起大拇指,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赞。

王潇楠发现,从这天起,在安静而明亮的教室里写作业,让小青更多了些自信和从容。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小青就像换了个人一样,不仅作业能高质量完成,而且课堂上也能积极回答问题了,课下还总是追着老师问问题。很多时候因为作业少,她写完作业后,还有时间去参加自己喜欢的“第二时段”活动——电影欣赏社团。

原来,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坚持“不讲新课、不增负担”的原则,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自主作业、自主阅读、自主答疑,减轻学生回家以后的作业负担。同时,通过开设多元课程,科学、合理设置课后服务的各项内容,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

学校应该如何设置多元课程,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课后延时服务,应该更多地体现教育的专业性、高品质,并力求有温度。”铁路小学校长张涛说。目前,学校采取了“因时制宜”的措施,将课后延时服务定位为校级特色课程和年级特色课程并行开展,将现有课程重新整合,将有特长的学生吸纳进舞蹈、合唱、跳绳、啦啦操、田径、篮球、足球、射箭、掐丝画、黏土手工等社团。同时,吸纳校外优秀社团组织,减轻教师负担,为学生免费开设萨克斯、葫芦丝、机器人、魔方、科技小制作、演讲与口才、书法、绘画、足球、篮球、跳绳等社团。另外,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设的绘本阅读、影视欣赏、红色教育、棋类天地、快乐游戏等也陆续开展起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