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能课程为特殊学生成长赋能
——淄博市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劳动习惯培养与劳动技能训练侧记
淄博市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了“教育即生活,岗位即场景”的实训情境教学,有梯度、清单式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培养和基本劳动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的观念。
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融入生活
学校在开设劳动技能课程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与生活实际紧密对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生活化;同时,在模拟场景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我想买一支铅笔和一个作业本,一共需要两元钱。”在“凌霄花超市”,学生们按照发放的任务卡,独立完成了从认识钱币、寻找商品、了解保质期到买单结账的整个过程;在模拟银行,他们参观了银行自助设备区,并使用模拟银行卡在自动存取款机上进行存款、取款的实际操作;在学生餐厅,分饭、收拾餐具等事情都由学生负责完成。这些实践活动使他们逐步掌握了独立生活的必备常识和技能。
“有时,孩子做出的一些事情让人意想不到。现在,我每次从超市买回来东西,孩子都会把肉、蛋、蔬菜分类摆放。孩子在分类整理这方面学到了不少知识。”学校三年级学生李安梓淇的妈妈欣喜地说。
走进劳动基地,让学生快乐生活
在学校的“开心农场”,初中二年级教师王烈兵正带领学生参加春季蔬菜丰收节活动。他说:“这是小白菜,这是菠菜。这两种菜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样呢?在拔菜的时候要用手指先捏住菜的根部,然后摇晃一下让土变松。这样,菜就容易拔出了。”
春风送暖,绿意盎然,学校种植基地里的蔬菜可以收获了。教师们针对班级学生情况分别制定了本班的丰收节活动方案,并提前进行了劳动分工。学生们捧着自己采摘的蔬菜,脸上堆满了欢喜的笑容。学校还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管理都分配到了各个班级,由学生认养。他们定期浇水、施肥、清理杂草、捡拾垃圾,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收获快乐。
“学校践行‘教育即生活’的理念,通过打造开心农场、开设园艺栽培课程、定期聘请专业教师来校指导等方式,让学生们在选种、播种、管理、收获过程中逐步掌握种植蔬菜和瓜果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淄川区特教中心副主任高婷说。
体验职业角色,增强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用同一种编织平结的方法连续编织就形成了带状平结,使用正、反不同的半结连续编织就形成了旋转结。”劳技教室里,中学部C组的学生正在教师韩苗的指导下练习棉绳编织的基本打结技法。“自从学习了棉绳编织技术后,孩子的双手越来越灵活。在编的过程中,她的一只不灵活的手必须协助完成。这样一来,她的动手能力确实提高了。同时,她学会了一项技能,以后可以开个网店。”脑瘫学生张智杰的妈妈拿着孩子的挂毯作品高兴地说。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尝试在初中4个年级开设“职业教育”必修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残障学生潜能,开设了汽车美容、家政服务、面点制作、工艺美术等职业课程,让学生们合理选择专业,构建了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职业康复。
2020年12月,学校举办了首届“践行小能手”劳动技能大赛。小学部主要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发展能力安排不同的比赛项目。中学部依托职业教育,设置了家政、面点、厨艺、编织4个项目组以及叠被子、物品收纳、月饼制作等10余个比赛项目。活动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下一步,学校将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为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淄川区特教中心主任杨德标如是说。